•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7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面对SARS,我们反思什么
叶冬青
2003, 7(3): 161-163.
摘要:
医学科学的发展 ,使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 ,但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疾病控制杂志》名誉主编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在我刊《发刊词》中指出 ,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着第一次卫生革命远未结束而第二次卫生革命又过早到来的严重局面 ,面临着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双重挑战。近些年 ,我们一直在呼吁 ,传染病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丝毫不能松懈。我们曾大声疾呼“狼来了”,几月前 ,一种原因未明来势凶猛的疾病现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国内称为“非典型肺炎”,开始侵袭我国的广东、香港地区。然后迅速蔓延到世界上的 30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多个省市。今天 ,狼终于来了 ,似乎是要与人类一决雌雄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为此 ,本刊开辟 SARS专稿栏目 ,聘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及有关专家撰写文章及组织力量编写 SARS大事记 ,以期对 SARS防制工作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几个问题
曾光
2003, 7(3): 164-167.
摘要:
白细胞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宋礼华
2003, 7(3): 167-168.
摘要:
SARS研究现状
张燕, 孙业桓
2003, 7(3): 169-172.
摘要:
医学生非典型肺炎认知及行为态度调查分析
查日胜, 郭书芹, 孙业桓, 张秀军, 张燕
2003, 7(3): 172-174.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以及相关行为态度。方法 对安徽某医科大学部分院系 1 80 0余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 ,在对相关认知问题答案进行赋分的基础上 ,采用 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学生认知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医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认知情况令人满意 ,总体平均得分1 3.2 7± 1 .6 5分 (总分 1 6分 )。结论 医学生对非典型肺炎的掌握较为全面 ,对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有着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政府和学校等部门对非典型肺炎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成效。
冠状病毒
王斌
2003, 7(3): 175-175.
摘要:
非典型肺炎大事记
尹婧
2003, 7(3): 176-181.
摘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
2003, 7(3): 181-181.
摘要:
香港非典型肺炎发病情况的室模型分析及对北京疫情进展的预测报告
夏结来, 吴昊
2003, 7(3): 182-184.
摘要:
根据流行动力学原理 ,构建室分析模型分析香港地区 SARS疫情发展趋势 ,并对香港的疫情发展做出中长期预测 ,在刺激基础上对北京市疫情发展做出初步预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调人员现场防护指导原则(试行)
2003, 7(3): 184-184.
摘要:
西尼罗热流行现状及实验诊断
俞永新
2003, 7(3): 185-188.
摘要:
我国17~21岁男青年血压水平的地区差异
徐勇勇, 尚磊, 杜晓晗
2003, 7(3): 189-193.
摘要: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抽样调查 ,观察和比较我国不同地区 1 7~ 2 1 a男青年血压偏高的地区分布特点。方法 以正常普通人群儿童青少年血压的 95 %分位数和 WHO规定的成人临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将血压偏高划分为不同类型 ,采用SPSS1 1 .0软件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压与体格测量指标、机能指标、地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全国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 1 3.3% ,明显偏高的检出率为 5 .0 %。不同地区血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存在差异 ,华北、东北地区的平均血压最高、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最大 ,分别为 2 5 .9%和 1 4 .7% ,明显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 1 0 .5和 5 .7% ,西南地区的平均血压最低 ,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最低 ,为 5 .2 % ,明显偏高的检出率为 2 .3%。逐步回归分    作者 徐勇勇    析结果 ,身高、体重指数 (BMI)、年龄、心率、肺活量、经济状况为正影响 ;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和降雨量为负影响 (P <0 .0 1 )。结论 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 ,血压受体型和居住地区影响 ,同时血压也影响着心肺功能
血吸虫病垸内型和洲岛型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方式聚类分析
周艺彪, 赵根明, 顾弋安, 宁安, 韦建国, 姜庆五
2003, 7(3): 194-197.
摘要:
目的 对血吸虫病垸内型和洲岛型两类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进行分类。方法 采用队列随访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疫水暴露的情况 ,并用系统聚类法中样品聚类 (Q型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垸内型疫区疫水接触方式被划分为 4类 ,洗手脚、玩水、洗衣菜、其它、捕鱼虾、放鸭鹅、采莲藕和放牛为第一类 ;涉水、游泳和打草为第二类 ;犁地和下水田分别为第三类和第四类 ;洲岛型疫区疫水接触方式分为 5类 ,洗手脚、洗菜、打湖草和放鸭鹅合为第一类 ;放猪羊、其它、洗衣物和玩水合为第二类 ;下水田、游泳和捕鱼虾分别为第三、四、五类。结论 这种分类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在生物学上的解释也较为合理 ,并使 Supp QI指标在问卷快速筛检血吸虫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变得简单可行
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主要免疫活性位点的质粒载体构建
杨裕华, 汪天虹, 赵世立, 解力
2003, 7(3): 198-200.
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免疫活性位点的免疫特性 ,构建了大肠杆菌重组质粒载体。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及用蛋白质亲疏水性分析程序分析狂犬病毒糖蛋白、核蛋白 ,以确定目的基因 ,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 ,最后测定重组质粒的核酸序列。结果 在大肠杆菌质粒 PU C1 8多克隆位点 Eco R 和 Bam H 之间 ,根据其阅读框架 ,插入了含有狂犬病毒糖蛋白主要免疫活性位点的目的基因合成片段 :G 免疫活性位点的第 1 4 9~ 1 6 0位氨基酸残基及 G 免疫活性位点的第 331~ 340位氨基酸残基所对应的碱基序列。在 KS质粒多克隆位点 Eco R 和 Bam H 间 ,插入了狂犬病毒核蛋白 -免疫活性位点第 374~ 383位氨基酸残基所对应的碱基序列。结论 为深入研究狂犬病毒免疫活性位点的免疫特性及其基因免疫打下基础
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抗流感病毒FM1的实验研究
常曼丽, 李洪源, 刘电力, 佟奎明, 周昆
2003, 7(3): 201-203.
摘要:
目的 为开发研制安全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新药。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 ,观察抗病毒 1号中药有效部位 (AD 1 )在 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 FM1的抑制作用。结果  AD1半数中毒浓度 (TC50 )为 2 6 .95 m g· ml- 1 ;抗流感病毒 FM1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 )为 1 .89mg· m l- 1 ,治疗指数 (TT)为 1 4 .2 6 ,存在量效反应关系 (P <0 .0 5 )。结论 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在 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 FM1有抑制作用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Sj26GST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胡佳杰, 肖爱清, 黄海浪, 皇甫永穆
2003, 7(3): 204-206.
摘要:
目的 初步研究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 r Mc- Sj2 6 GST (recom binant M.smegmatism c2 1 5 5 - Sj2 6 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耻垢分枝杆菌重组疫苗 r Mc- Sj2 6 GST免疫雄性 BAL B/ c小鼠 ,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 ,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释放 NO量 ,小鼠血清IFN- γ、IL- 2的含量 ,并计数小鼠肝、肺活细菌数。结果 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为 2 .6 4±1 .37,与 Mc组 (载体组 ) 1 .2 8± 0 .4 1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小鼠血清 IFN- γ为 1 96 .4 3pg· ml- 1 ,与 Mc组 1 1 2 .5 7pg· ml- 1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较对照组高 4 1 % ;小鼠血清中 IL- 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经 r Mc- Sj2 6 GST疫苗免疫的小鼠受结核杆菌攻击后其肺、肝脏结核杆菌数较对照组少。结论 耻垢分枝杆菌重组疫苗 r Mc- Sj2 6 GST增强了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并使小鼠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
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型
张勇扬, 梁德荣, 徐楠
2003, 7(3): 207-210.
摘要:
目的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药敏试验对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SA)进行分型 ,并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华西医院 2 0 0 0年 4~ 1 1月住院患者中分离 SA,收集临床资料 ,用 PFGE对医院感染株分型 ,并检测其对 1 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在 31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 ,分离出 34株 SA。菌株经 PFGE分为 2 4型 ,经药敏试验分为 1 7型。SA感染散布于各病房 ,在 ICU、肿瘤科、神经外科、皮肤科病房有小型传播 ,其聚集性发生更多见于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SA的 PFGE分型与其药敏无对应关系。结论 华西医院 2 0 0 0年4~ 1 1月 SA医院感染以多克隆散发为主 ,聚集性发生多见于 MRSA。 PFGE是一种理想的 SA分型方法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惠萍, 叶冬青
2003, 7(3): 211-213.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0 0 1年2 2 2 2 7例住院病人中发生的 371例医院感染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 .6 7%。小于 1 0 a及大于 6 0 a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占医院感染总人数5 2 .5 %。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机会就越多。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前三位科室是血液内科、儿科、烧伤科。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占 4 4 .2 %。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为 98.2 8% ,抗生素联合使用率达 82 .1 9%。与医院感染关系较密切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长、长期用抗生素、肿瘤、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 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及目标性监测 ,把血液内科、儿科、烧伤科及婴幼儿、老年患者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缩短住院时间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营养 ,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某城区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国红, 李丽, 刘筱娴
2003, 7(3): 214-216.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糜烂患病率的有关因素 ,为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市企事业单位接受集体妇科普查的已婚妇女为调查对象 ,5 975人接受了调查 ,对影响宫颈糜烂患病率的因素 ,利用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糜烂患病率为 2 6 .0 3%。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性成熟期和更年前期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危险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 :性交出血、阴道清洁度差、足月产次多、细菌性阴道炎、口服避孕药、滴虫性阴道炎、绝育、人流次数多、安全期避孕、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量多、吸烟 ;保护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年龄、绝经、妇女文化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迟、初婚年龄晚。结论 加强育龄妇女生殖生育方面的健康教育 ,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是控制妇女宫颈糜烂的关键
安徽省涡阳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王怀明, 陈东周, 王中, 王在光, 张志华, 叶冬青
2003, 7(3): 217-219.
摘要:
目的 了解涡阳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后入户调查。结果 居民两周患病率为 1 1 4 .5 2‰ ,其中男性两周患病率为 1 1 2 .6 6‰ ;女性两周患病率为 1 1 6 .2 8‰ ,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其趋势与全国的趋势相一致。两周患病率前五位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占疾病总数的 86 .3%。调查慢性病患病中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 :慢性胃肠炎、胆结石和胆囊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 ,与肥西和全国农村 1 998年调查结果存在差异。在性别上慢性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但差异无显著性。本次调查发现农民就医观念淡漠 ,在有病不就医者中认为病轻而不就医者占 5 0 %。经常就诊的场所以附近的乡村级卫生室为主。结论 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疾病谱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卫生政策以满足农民更高的卫生需求
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危险因素
范亚平, 孙业桓, 张燕, 余向东, 周宗国, 钮丽, 查日胜, 郭书芹
2003, 7(3): 220-222.
摘要: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伤害再发的危险因素 ,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马鞍山市 4所中学的 4 0 4 2名在校学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 发生各种类型伤害 1 1 34人次 ,共有6 5 7名学生发生伤害 ;其中再发伤害组的 2 6 5名学生发生 74 2次伤害 ,占伤害总事件的 6 5 .4 3% ;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人均收入、儿童饮酒行为、学校类别、儿童注意力易分散以及学生安全意识等因素与中学生再发伤害有关。结论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从而改变与再发伤害密切相关的因素 ,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的变化
陈曙光, 唐海沁
2003, 7(3): 223-225.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 及 D-二聚体改变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ACS组 (31例 )及对照组 (2 0例 )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 (AT- )和 D-二聚体 (D- dimer)进行检测和分析 ,同时测定血小板 (PL 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CS组的 VWF、D- dimer明显增高 (P <0 .0 5 ) ,AT- 明显降低 (P <0 .0 5 ) ,VWF与D- dimer之间相关无显著性 (r=0 .0 36 ,P>0 .0 5 )。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受损
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
周晓铁, 金永堂, 何兴舟
2003, 7(3): 225-227.
摘要:
目的 探讨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活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分析了 1 0 892人的调查资料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影响后 ,家庭内使用有烟煤的人群产生呼吸道症状 (气短、咳嗽和咳痰 )的危险性高于使用无烟煤者。使用有烟煤者患有气短、咳嗽和咳痰的 OR值分别为 1 .71、3.30和 4 .2 3;使用无烟煤者发生咳嗽、咳痰的危险性分别是使用柴者的 1 .35和 1 .6 7倍。改炉灶可以降低这些症状的出现率。结论 使用有烟煤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是最大呼气流速 (PEER)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次是无烟煤和柴
电磁辐射后大鼠血脑屏障改变恢复时相的研究
王琦, 郭国祯, 曾丽华, 任东青, 马福成, 王晋, 庞轶兵, 郭鹞
2003, 7(3): 228-231.
摘要: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 (EMR)对大鼠血脑屏障 (BBB)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参数的 EMR诱发大鼠 BBB的损伤情况。结果 伊文思蓝在 EMR诱发的大鼠 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 ;随着时间的延长 ,荧光斑数量减少、面积减少 ;荧光斑在EMR组的全脑的分布 ,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EMR可致大鼠BBB损伤 (血管通透性增强 )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血管通透性又逐渐降低 ,辐照 6 h后 ,血管通透性基本恢复正常
某社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现状
袁志勇, 杨仕雄, 梁雨玲, 胡春梅
2003, 7(3): 231-231.
摘要:
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与校正QT间期的关系
柯道正, 唐海沁, 彭少杰, 黄爱群, 臧桐华
2003, 7(3): 232-234.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心率校正 QT间期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安徽 A县 899名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心电图、治疗1 5 d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结果  QTc和血压下降呈负相关。 QTc每增加 0 .1秒 1 /2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减少 3.6 m m Hg和 3.3m m Hg,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将 QTc三等分后 ,随着 QTc等分的增加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均逐渐减少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将 QTc等分后的变量放入方程中进行趋势性分析 ,发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组中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 (P <0 .0 5 )。随着 QTc等级的增加 ,舒张压有效率逐渐降低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收缩压的效应关系不如舒张压明显。结论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呈负相关 ,对贝那普利短期降压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职业伤害成本研究框架的探讨
刘新荣, 杨建国, 徐中, 夏昭林
2003, 7(3): 235-238.
摘要:
在研究国内外职业伤害成本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职业伤害成本研究现状和数据的可获取性 ,提出了我国职业伤害研究的成本分类 ,成本组成部分 ,研究角度 ,研究优先问题和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李云峰, 郭长江
2003, 7(3): 239-242.
摘要:
人类植物性膳食成分中存在丰富的类黄酮物质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 ,类黄酮物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就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社区综合性SARS预防措施(试行)
2003, 7(3): 242-242.
摘要:
Delphi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平卫伟
2003, 7(3): 243-246.
摘要:
Delphi法是一种通过向专家进行几轮咨询 ,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的预测方法 ,由于其具有的匿名性、信息反馈性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大特点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逐渐扩展。本文综述了 Delphi法在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年龄标化率在长期趋势研究中的适用性
朱继民
2003, 7(3): 247-249.
摘要:
某市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分布与临床用血关系
夏慧新
2003, 7(3): 250-251.
摘要:
应用EXCEL进行TOPSIS综合评价
闵祥云
2003, 7(3): 252-253.
摘要:
钼靶摄片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胡柏根, 王本忠, 王劲, 邹树兰, 胡君梅, 张洪福
2003, 7(3): 253-254.
摘要:
高校建立和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的认识
范瑞泉, 刘移民, 吴雁凌, 魏青, 陈铁江, 谭炳炎, 丘钦英
2003, 7(3): 255-256.
摘要:
流行病学理论与疾病控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苏虹, 叶冬青
2003, 7(3): 257-258.
摘要:
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郭九吉, 曹钟兴, 朱玉华
2003, 7(3): 259-260.
摘要:
仙桃市疟疾防治分析
陆业新
2003, 7(3): 261-261.
摘要:
实体瘤内注射抗癌药30例临床观察
刘丽萍, 洪秦珍
2003, 7(3): 262-262.
摘要:
沙培林和博来霉素联合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胡宗涛, 陆林, 徐秀理, 卢虎生
2003, 7(3): 263-263.
摘要:
成年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调查
屈树显, 纪玉生
2003, 7(3): 264-26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