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26卷  第9期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
中国妇幼健康的进展与成效
李文先, 曹秀菁
2022, 26(9): 993-99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1
摘要(979) HTML (402) PDF(977)
摘要:
中国高度重视妇幼健康,将妇女儿童健康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幼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2021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6.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儿童保健及出生缺陷防治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促进世界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述评
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科学防控
吴俣, 刘珏, 刘民, 梁万年
2022, 26(9): 996-99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2
摘要(963) HTML (396) PDF(158)
摘要: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猴痘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妇幼健康
足月产小于胎龄儿的孕早期影响因素
吕天琛, 曲翌敏, 湛永乐, 陈云利, 石英杰, 岳和欣, 赵健, 江宇
2022, 26(9): 1000-100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3
摘要(556) HTML (192) PDF(80)
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足月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发生的因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足月产SGA的影响因素。  结果  足月产SGA的发生率为6.6%,非初次怀孕、孕期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是足月产SGA发生的保护因素,孕前低BMI、妊娠期合并脐带缠绕是足月产SGA发生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  结论  孕妇在备孕和妊娠期应保持合理体重、孕期补充DHA、预防脐带缠绕等妊娠期并发症,以降低SGA发生风险。
婴幼儿湿疹影响因素分析:一项五省市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岳和欣, 曲翌敏, 湛永乐, 陈云利, 石英杰, 吕天琛, 刘璇, 孟耀涵, 景傲, 桂路婷, 刘睿懿, 秦东旭, 王嘉旭, 张一方, 江宇
2022, 26(9): 1005-101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4
摘要(578) HTML (174) PDF(82)
摘要:
  目的  了解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现状,从多角度探索其发病因素。  方法  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子代项目中的681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孕期收集父母亲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孕期膳食摄入及婴幼儿出生信息,随访调查其家居环境和婴幼儿湿疹状况,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婴幼儿湿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率为23.79%。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初产妇,经产妇(OR=0.601, 95% CI:0.398~0.908)所分娩的孩子患湿疹风险会降低47.6%。母亲有过敏史(OR=2.191, 95% CI:1.393~3.447)和父亲有过敏史(OR=2.008, 95% CI:1.244~3.239)的孩子更容易患湿疹。相比于母乳喂养,人工喂养(OR=4.165, 95% CI:1.450~11.963)和混合喂养(OR=8.151, 95% CI:5.165~12.866)增加婴幼儿患湿疹的风险。孕期禽肉摄入频率越高的孕妇,产后孩子患湿疹的风险增高(OR=1.145, 95% CI:1.011~1.297)。家庭地板、窗台、墙壁有褪色、变黑或霉变(OR=2.051, 95% CI:1.094~3.843)会使婴幼儿湿疹的发病风险增高。  结论  产次、喂养方式、父母过敏史、孕期禽肉摄入频率及居家环境对于婴幼儿湿疹发病有影响,应加强开展针对性宣传指导,有效预防婴幼儿湿疹发生。
妊娠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及围产期结局
孟耀涵, 曲翌敏, 湛永乐, 陈云利, 石英杰, 景傲, 马良坤, 江宇
2022, 26(9): 1011-101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5
摘要(751) HTML (257) PDF(86)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GDM的围产期结局。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共纳入孕妇3 874例,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GDM组(494例)和正常组(3 380例)。收集各组母婴的临床资料、围产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并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GDM组早产、胎膜早破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GDM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南方地区(OR=1.719, 95% CI: 1.401~2.109, P < 0.001)、孕期增重不足(OR=1.485, 95% CI: 1.164~1.893, P=0.001)及孕前超重(OR=1.634, 95% CI: 1.241~2.151, P < 0.001)也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龄、南方地区、孕前超重及孕期增重不足是GDM的影响因素,应尽早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论著
我国女性孕早期至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
闫盼盼, 刘晓宇, 徐继红
2022, 26(9): 1017-102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6
摘要(681) HTML (436) PDF(73)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女性从孕早期至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  方法  2019年8月21日—2020年6月28日,通过自编孕产妇心理健康在线调查系统,采用自编基本信息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国内多家医院的2 485名孕妇分别在孕早期(T1,<13周)、孕中期(T2,20~28周)和孕晚期(T3,32~36周)进行抑郁症状的追踪调查。使用Mplus 8.3软件对数据进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variable growth curve model, LGCM)与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 GMM)分析。  结果  531名孕妇完成了孕期3个阶段抑郁症状的测量,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1.64%、23.92%、25.61%。模型结果显示孕期抑郁症状整体上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缓解,存在正常缓解组(C1,67.42%)、抑郁风险组(C2,28.44%)和抑郁高危组(C3,4.14%)3个轨迹类别。其中,C1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xβ=-1.15, P<0.001);C2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平稳升高的趋势(xβ=0.86, P<0.001);C3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显著升高的趋势(xβ=1.57, P<0.001)。  结论  孕期抑郁症状整体上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降低的线性发展轨迹,且存在3个潜在类别,具有群体异质性。
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李金波, 李汪俊, 任庆文, 郭孟竹, 冯永亮, 杨海澜, 张亚玮, 王素萍, 邬惟为
2022, 26(9): 1023-102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7
摘要(481) HTML (236) PDF(47)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 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及孕期膳食摄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80, 95% CI: 0.64~0.99)、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78, 95% CI: 0.63~0.97)会降低PE的发生风险。按照孕前BMI进行分层后,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73, 95% CI: 0.55~0.96)、孕中期达到Q3水平(OR=0.71, 95% CI: 0.54~0.93)、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67, 95% CI: 0.51~0.88)是PE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孕前BMI孕妇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PE临床亚型的关系后发现,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晚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66, 95% CI: 0.47~0.93)会降低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 LOPE)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Q3水平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LOPE。
2015—2020年湖北省新生儿先天梅毒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阳欢, 张蕃, 代国红, 李德海, 马艳霞, 张瑛, 阎炯
2022, 26(9): 1030-103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8
摘要(532) HTML (193) PDF(66)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探讨发生先天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梅毒的检测治疗情况和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影响因素。  结果  3 467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年龄为(29.79±5.43)岁,母婴传播率为3.17%(110例),接受过驱梅治疗的比例为73.35%(2 543例),规范治疗的比例为49.21%(1 70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梅毒暴露儿童占74.82%(2 59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时/产后确诊梅毒感染(OR=1.879, 95% CI:1.237~2.853)、丈夫/性伴感染梅毒(OR=3.762, 95% CI:1.473~9.608)、妊娠末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简称非梅试验)效价≥1∶8(OR=8.908, 95% CI:1.840~43.131)、未进行治疗(OR=6.360, 95% CI:3.316~12.199)、进行一般治疗(OR=4.714, 95% CI:2.385~9.320)、暴露儿童接受预防性治疗(OR=0.559, 95% CI:0.369~0.846)和足月产(OR=0.496, 95% CI:0.300~0.821)是影响先天梅毒发病的独立因素(均有P<0.05)。  结论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确诊时期、妊娠末次非梅试验效价、治疗情况、分娩孕周、丈夫/性伴梅毒感染状况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情况与先天梅毒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并规范开展驱梅治疗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中国六地不同泌乳期母乳矿物质含量研究
钱昌丽, 田芳, 陈睿迪, 李娜, 毛颖异, 鹿盼婷, 赵艳荣, 王玉
2022, 26(9): 1037-104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09
摘要(629) HTML (281) PDF(46)
摘要:
  目的  调查中国不同泌乳期母乳矿物质含量水平,为婴儿配方(简称婴配)食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成都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长春市、兰州市等六地区招募处于不同泌乳期的健康产妇690例,收集产妇产后0~5 d、10~14 d、40~45 d、200~240 d和300~400 d母乳,每个城市每个泌乳期收集23例母乳,将其混成1份混乳,共获30份混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母乳12种矿物质(钾、钙、钠、镁、磷、铁、铜、锌、硒、锰、钼和铬)含量。  结果  母乳锌含量下降趋势最明显,整个泌乳期下降近90%(均有P<0.05);钾、钠、锌、铁、铜和硒的浓度受泌乳时间影响大,随泌乳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均有P<0.05),200 d后趋于稳定;钙磷浓度的下降趋势较平缓;而镁含量在整个泌乳期变化不大。除钙、磷、铜、镁外,其余矿物质含量在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不同泌乳期、不同地区间母乳矿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婴配食品应考虑中国母乳矿物质含量的代表性水平,并针对不同泌乳期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进行研发,同时提高矿物质吸收利用率,使其更接近母乳,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的基础上,不增加其肾脏负担。
西藏婴幼儿生长迟缓和低体重与海拔的关联——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索朗曲珍, 李亚杰, 罗央措, 尼玛曲措, 次仁卓嘎, 杨淑娟
2022, 26(9): 1043-104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0
摘要(312) HTML (201) PDF(47)
摘要:
  目的  西藏自治区(简称西藏)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整体不佳,其与中国和WHO的标准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本研究基于“西藏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调查”分析西藏婴幼儿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率及其与海拔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0~3岁婴幼儿进行现场体格检查并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两个比较组之间的混杂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海拔与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关系。  结果  西藏婴幼儿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分别为20.9%和8.7%。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别获得324对,共计648例匹配的样本,各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达到均衡。匹配后,相对于居住较低海拔(<4 000 m)的婴幼儿,居住高海拔(≥4 000 m)的婴幼儿生长迟缓和低体重风险的OR(95% CI)值分别为2.31(1.74~3.10)和1.95(1.27~3.09)。无论男女、家庭收入水平、是否为低出生体重,高海拔都会增加生长迟缓风险,而对低体重的影响只在男性、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出生体重正常和足月生产的婴幼儿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西藏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低,居住高海拔对生长迟缓有较大影响。
广西桂平市2016—2020年活产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影响因素
张相明, 赵鹏, 陈思成, 李开娟, 陈柳萍, 辛衍健, 冯柱梅, 石萌萌, 钟延旭
2022, 26(9): 1050-105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1
摘要(575) HTML (293) PDF(40)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桂平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不良出生结局流行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下一步促进新生儿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在桂平市人民医院出生活产新生儿数据,通过R 4.1.2统计软件,采用ggplot2、χ2检验、趋势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描述及统计分析。  结果  共有25 958名新生儿纳入研究,平均出生体重为(3 054±515) g,低出生体重率为10.38%,巨大儿率为2.07%,早产率为11.09%。女婴、农村地区、高危妊娠是低出生体重危险因素(OR=1.81, 95% CI:1.61~2.04; OR=1.56, 95% CI: 1.27~1.90; OR=1.70,95% CI:1.44~2.00),冬天出生、二胎、三胎及以上、产检次数≥8次是低出生体重保护因素(OR=0.77,95% CI:0.65~0.92;OR=0.55,95% CI:0.48~0.62; OR=0.50, 95% CI:0.42~0.59; OR=0.78, 95% CI:0.67~0.91);冬天出生、母亲年龄为20~ < 35岁和≥35岁、二胎、三胎及以上、高危妊娠是巨大儿发生危险因素(OR=1.59, 95% CI:1.21~2.08; OR=2.94, 95% CI:1.29~6.71; OR=3.16, 95% CI:1.35~7.38; OR=1.74, 95% CI:1.37~2.22; OR=1.73, 95% CI:1.31~2.29; OR=3.53, 95% CI:2.66~4.96);农村地区、父亲为其他少数民族、高危妊娠、多胎儿是新生儿早产的危险因素(OR=1.18, 95% CI:1.01~1.37; OR=1.53, 95% CI:1.03~2.28; OR=10.20, 95% CI:8.29~12.55; OR=7.05, 95% CI:6.17~8.05),女婴、二胎、三胎及以上、产检次数≥8次是早产保护因素(OR=0.91, 95% CI:0.83~0.99; OR= 0.86, 95% CI:0.77~0.95; OR=0.87, 95% CI:0.77~0.98; OR=0.37, 95% CI:0.33~0.42)。  结论  广西桂平市新生儿早产率具有下降趋势,但是低出生体重率及巨大儿率仍然平稳甚至上升,应加强影响因素因果关联的深入研究并及早干预,促进新生儿健康。
基于滞后效应的多变量LSTM模型对儿童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的预测
秦佳杰, 陈聪, 关静, 刘薇
2022, 26(9): 1057-106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2
摘要(967) HTML (332) PDF(109)
摘要:
  目的  构建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日就诊人数的预测模型, 分析未来就诊人数的变化趋势, 为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利用某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每日就诊病例及同期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 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ion lag nonlinear models, DLNM)分别分析日均气温及污染物浓度对春、秋季学期日就诊人数的影响及滞后效应, 在此基础上构造多变量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模型对春、秋季学期日就诊人数进行预测。  结果  选取春、秋季学期日均气温的中位数进行研究, 发现日均气温对秋季学期日就诊人数的影响滞后7 d其后持续约10 d, 而对春季学期表现为即时效应且持续约4 d。结合滞后效应构造的多变量LSTM模型对春、秋季学期日就诊人数均能较好地预测, 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分别为4.59%和4.77%。  结论  考虑滞后效应的多变量LSTM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对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日就诊人数进行预测, 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百日咳时间序列特征的聚类分析
陈佳, 宋秋月, 李芳, 张彦琦, 刘岭, 易东, 伍亚舟
2022, 26(9): 1065-107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3
摘要(554) HTML (259) PDF(69)
摘要:
  目的  利用时间序列特征提取方法对中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百日咳发病数据进行聚类, 根据聚类结果分析出各地区百日咳不同的发病模式, 为中国实施百日咳疾病防控统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提取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百日咳时间序列的9个全局特征, 利用主成分分析将9个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组成的特征矩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最佳聚类数划分百日咳时间序列不同的发病模式。  结果  层次聚类最佳聚类数为3类, 即对应百日咳的3种发病模式, 分别为无周期性有季节性无趋势性模式(共9个省级行政区)、无周期性有季节性有趋势性模式(共10个省级行政区)和有周期性有季节性有趋势性模式(共6个省级行政区)。  结论  时间序列特征提取的层次聚类能够很好地将相似模式紧密的分在一组, 并准确的划分出中国25个省级行政区百日咳疫情的发病模式, 聚类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不同省份百日咳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于吉庆, 吴永军, 张悦, 何昱铮, 蔡雨彤, 郑建中, 佟岩
2022, 26(9): 1072-107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4
摘要(775) HTML (196) PDF(78)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关系, 为完善老年人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于2021年5月6日-7月31日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 949名老年人展开调查, 应用抑郁症筛查量表-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 PHQ-9)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自评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HPLP-C)进行测评, 利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抑郁症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共有1 937人有效完成问卷, 其中760人有抑郁症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 年龄越大、女性、健康行为等级为不健康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均有P<0.05)。结构方程模型中健康责任(β=0.20)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自我实现(β=-0.15)、人际关系(β=-0.06)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健康促进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可以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方式来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
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基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再分析
付炯兴, 姚伟元, 徐望红
2022, 26(9): 1078-108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5
摘要(544) HTML (354) PDF(68)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发现相关差异菌群, 为改善患者日常饮食, 调节肠道菌群, 促进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以参与一项健康素养和体力活动干预随机对照试验的35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热能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基于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和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对粪便菌群DNA进行16S rDNA V4高变区测序, 采用Qiime2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inear models, MaAsLin)方法和广义线性模型用于获得与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关的肠道菌群。  结果  研究对象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 中位摄入量(四分位间距)仅7.4(5.5, 9.7) g/d。未发现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低与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有关, 但基于Jaccard距离矩阵(PERMANOVA P=0.016)计算的Beta多样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膳食纤维摄入组有较高丰度的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而高膳食纤维摄入组则有较高丰度的黄体链球菌(Streptococcus Luteciae)、脆弱拟杆菌(Fragili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道菌群组成有关联。较低膳食纤维摄入量与高丰度的有害菌有关, 而较高摄入量与较高的双歧杆菌属丰度有关, 提示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能对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健康有积极作用。
20个城市MSM人群HIV新发感染者特征分析——基于社交网络预约检测平台的队列研究
董婷丽, 江震, 操召兵, 张德川, 赵天明, 解祯, 米国栋, 刘康迈, 徐杰, 吴尊友
2022, 26(9): 1085-109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6
摘要(787) HTML (493) PDF(62)
摘要:
  目的  描述项目地区MSM人群HIV新发感染者特征, 探索影响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0日, 在我国6省20个城市, 借助MSM人群社交软件平台, 建立HIV检测预约机制, 开展匿名在线问卷调查、HIV检测及随访服务、HIV风险自我评估, 组建开放队列, 在线收集数据。采用X2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运用Cox回归模型探索20个城市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06名HIV初筛阴性且参与重复HIV检测的受试对象, 共开展了17 488人次HIV检测, 其中162人由阴性转为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年龄为18~<25岁(HR=2.01, 95% CI: 1.11~3.64)、当地居住时间≤12个月(HR=2.00, 95% CI: 1.25~3.19)、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HR=1.91, 95% CI: 1.17~3.13)、不清楚性伴HIV感染状态(HR=1.91, 95% CI: 1.35~2.69)、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HR=2.33, 95% CI: 1.63~3.32)、性角色为"0"(HR=2.09, 95% CI: 2.19~5.80)、非本年首次HIV检测(HR=1.63, 95% CI: 1.08~2.25)是项目地区MSM感染HIV的高危因素。  结论  影响HIV新发感染的因素复杂, 需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
安徽省2011―2020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麻疹策略探讨
张宁, 周淑洁, 程晓东, 苏颖, 王斌冰
2022, 26(9): 1091-109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7
摘要(524) HTML (223) PDF(5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流行特征, 探讨消除麻疹策略。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流行特征。  结果  安徽省2011-202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8 892例, 年均发病率为1.48/10万, 整体呈现下降趋势(X2趋势=1 794.80, 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2-6月, 低发病年份无明显季节聚集性。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1.12/10万和1.24/10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5, 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不足2岁和15岁以上人群, 占总发病数的90.25%。56.94%的病例无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 MCV)接种史, 30.40%的病例接种史不详。758例麻疹病例有基因型鉴定结果, 其中737例均为本土H1基因型, 16例为疫苗株A基因型, B3基因型2例, D8基因型3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5起, 暴发疫情76起。  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发病呈现下降趋势, 近年来保持低发病水平。应继续提高适龄儿童MCV的及时、全程接种率, 必要时对重点人群开展补充免疫, 同时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 进一步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短篇论著
基于生物监测的孕期双酚A暴露对雌激素稳态的影响
吴琳媖, 王溢, 宣栋樑, 王园平, 田婧, 杨紫宸, 韩明慧, 王和兴, 彭谦, 姜庆五
2022, 26(9): 1097-110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8
摘要(340) HTML (221) PDF(31)
摘要:
  目的  探究孕妇双酚A (bisphenol A, BPA)暴露对孕期雌激素稳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上海市嘉定区151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尿液收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尿液中BPA和雌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浓度。在经尿肌酐校正、自然对数转换, 并且去除离群值后,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液中BPA暴露水平与雌激素关系。  结果  孕妇尿样中BPA检出率为99.34%, 尿肌酐校正后浓度中位数为0.65 μg/g。年龄、孕周、家庭年总收入、二手烟接触情况和文化程度与尿液中BPA水平无关联。尿液中雌激素水平随孕期发展呈上升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在全部孕妇中, 尿液中BPA水平与雌酮水平(β=0.171, 95%CI: 0.006~0.336)和17β-雌二醇水平(β=0.137, 95%CI: 0.000~0.274)呈正相关。在按孕期分层后, 发现孕晚期尿液中BPA水平与雌酮水平呈正相关(β=0.449, 95%CI: 0.014~0.884)。  结论  上海市孕妇普遍暴露于BPA, 并且孕期BPA暴露水平可能影响雌激素稳态。
唐山市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分析
崔立华, 杜文冉, 杨笑, 刘晨, 赵素君, 马奕宁, 董静怡, 庞淑兰, 冯福民
2022, 26(9): 1102-110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19
摘要(414) HTML (260) PDF(36)
摘要:
  目的  了解唐山市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体格发育、营养及健康状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和特殊教育机构训练的208名2~5岁ASD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依据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分析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Z score, HAZ)、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Z score, WAZ)和年龄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 score, BAZ)评价儿童生长状况。  结果  ASD儿童的HAZ、WAZ和BAZ分布曲线左移, 向-2和+2外延伸。生长迟缓、消瘦、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3%、6.3%、1.4%、4.8%和4.3%。不同喂养方式(X2=7.836, P=0.020)、ASD严重程度(X2=13.011, P=0.001)及有无胃肠道症状(X2=4.513, P=0.034)组间消瘦率不同, 其中混合喂养组、重度ASD组、有胃肠道症状组的消瘦率最高。月患病率为58.2%, 居前三位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和胃肠炎, 分别占比为46.2%、9.1%和4.8%。  结论  唐山市ASD儿童的体格发育存在生长偏离, 常见病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生长监测、营养干预及疾病预防。
首次行试管婴儿助孕夫妻的婚姻调适和抑郁的关系
王婕妤, 唐王琴, 吴景梅, 王丹妮, 王吟霜, 陈嫦娥, 罗桂英, 曹云霞, 洪静芳
2022, 26(9): 1108-111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20
摘要(567) HTML (272) PDF(48)
摘要:
  目的  探讨首次行试管婴儿助孕的不孕不育夫妻婚姻调适和抑郁的主客体效应。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the Locke Wollance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Scale, LWMAT)对374对不孕不育夫妻进行调查, 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夫妻双方婚姻调适与抑郁的路径关系。  结果  丈夫和妻子的婚姻调适能预测各自的抑郁(β=-0.378, P<0.001;β=-0.223, P<0.001)。丈夫和妻子的婚姻调适也能预测对方抑郁(β=-0.331, P<0.001;β=-0.161, P<0.001)。通过平等约束检验, 婚姻调适与抑郁间的主客体效应相似。  结论  不孕不育夫妻的抑郁与主体和客体的婚姻调适密切相关。因此, 应把不孕不育夫妻双方视为一个整体, 可为后期以夫妻为单位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998―2020年柳州市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梁佳佳, 刘雪梅, 杨俊, 杨妙英, 谢昌平, 韦陶, 冯献湘
2022, 26(9): 1113-111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2.09.021
摘要(571) HTML (356) PDF(76)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20年柳州市报告学生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学生AIDS预防及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199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柳州市报告的学生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柳州市累计报告学生HIV/AIDS患者201例, 其中HIV感染者127例, 占63.2%, AIDS患者74例, 占36.8%。学生HIV/AIDS新发人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之前AIDS患者多于HIV感染者, 之后HIV感染者逐渐增加, 2017年达到高峰。2013年以前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 之后异性性传播为主, 1998之后同性性传播增加迅速。学生HIV/AIDS中男性共152例, 占75.6%, 女性共49例, 占24.4%, 男女性别比例为3.1:1.0。年龄以14~20岁为主, 占47.3%;学历以高中及以上为主, 占64.2%。截至2020年12月31日, 累计报告死亡13例, 不同传播途径和文化程度的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柳州市学生HIV/AIDS人数增长迅速, 近5年来同性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以控制AIDS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