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结核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

崔怡然 宇传华

崔怡然, 宇传华.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结核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 24(3): 258-2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03.003
引用本文: 崔怡然, 宇传华.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结核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 24(3): 258-2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03.003
CUI Yi-ran, YU Chuan-hua. 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TB burden in China from the global views[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2020, 24(3): 258-2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03.003
Citation: CUI Yi-ran, YU Chuan-hua. 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TB burden in China from the global views[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2020, 24(3): 258-2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03.003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结核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03.00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315302, 2017YFC120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355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宇传华, E-mail:yuchua@wh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52;R181

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TB burden in China from the global views

Funds: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8YFC1315302, 2017YFC120050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773552)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1990-2017年结核病的患病、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的现状及趋势, 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网站获取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全球的结核病(标化)患病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等指标, 对比分析这些指标随年份变化情况。   结果   2017年中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的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结核病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均是男性大于女性, 患病率男性、女性分别为29 641.59/10万、28 803.26/10万, 发病率男性、女性分别为72.23/10万、44.85/10万, 死亡率男、女分别为3.85/10万、1.67/10万, DALY率男性、女性分别为156.95/10万、84.73/10万。在1990-2017年间, 结核病的患病率从1990年的32 178.39/10万下降至2017年的29 231.30/10万, 结核病的发病率从1990年的141.83/10万下降到2017年的58.83/10万, 结核病的死亡率从1990年的13.82/10万下降到2017年的2.78/10万, 结核病的DALY率从1990年的582.87/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21.60/10万。   结论   1990-2017年间中国结核病的疾病负担下降明显,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仍需做出进一步努力, 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 结核病是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导致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亡[1]。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2017年中国约有新发结核病患者88.9万, 居世界第二位, 占全球的9%[2], 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制约。WHO《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 结核病已是全球第九大死因, 在传染病疾病中排名第一[3]。结核病的传染性很强,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HIV感染是结核病人群高发的原因。为更好地了解中国结核病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 本研究以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作为评价指标, 对1990-2017年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的结核病负担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控制年度报告(1990-2017)、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2017对结核病疾病负担的估计结果。具体数据可从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的全球健康数据交换数据库(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 GHDx)网站下载[4-5]

    为了分析中国结核病的现状及趋势, 本研究收集了GBD 2017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以及相应年龄标化指标对疾病负担进行综合性评价, 并以美国、印度、日本、全球作为对比对象, 从而更全面反映中国结核病的疾病负担现况与趋势[6]。患病率是指一年内, 一定范围人群总人口中结核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发病率是指一年内, 一定范围人群中结核病新发生病例出现频率。死亡率是指一年内, 一定范围人群总人口中结核病死亡病例所占比例。DALY是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早逝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两部分, 计算公式为:DALY=YLL+YLD。DALY率为DALY除以相应人口数而得[7], 检验水准α=0.05。

    2.1.1   性别

    2017年中国结核病以下几个疾病负担指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 患病率男、女分别为29 641.59/10万、28 803.26/10万, 发病率分别为72.23/10万、44.85/10万, 死亡率分别为3.85/10万、1.67/10万, DALY率分别为156.95/10万、84.73/10万。

    2.1.2   年龄

    中国结核病的死亡率、发病率、DALY率总体趋势均为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 尤其是DALY率。从45岁以后, 随年龄的增长, 以下几个疾病负担指标增加迅速, 见图 1

    图  1  2017年中国结核病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发病率和DALY
    Figure  1.  Chinese TB mortality, morbidity, DALY in different age, 2017
    2.2.1   患病率

    中国和印度的结核病患病率随年份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总体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中国结核病患病率从1990年的32 178.39/10万上升至2005年的最大值41 829.33/10万, 增幅为29.99%;然后从2005年下降至2017年的29 231.30/10万, 降幅为30.12%。印度的结核病患病率从1990年的35 712.94/10万上升至2010年的41 193.02/10万, 增幅为15.34%, 然后从2010年下降至2017年的38 190.10/10万, 降幅为7.29%。而美国、日本的结核病患病率随年份的变化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分别下降了14.36%、28.46%, 见图 2A。消除年龄构成差异后得到的标化患病率见图 2B。印度、中国的标化患病率高于全球, 而美国、日本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1990年相比,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全球的减幅分别为17.26%、20.02%、-1.76%、31.80%、13.89%。除印度外, 28年来其余国家均呈下降趋势, 但中国下降幅度高于全球, 但低于日本、美国。

    2A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患病率
    2A.  Prevalence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2B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患病率
    2B.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2.2.2   发病率

    在1990-2017年中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主要呈下降趋势:从141.83/10万下降到58.83/10万, 降幅为58.52%。与之相比较, 美国、印度、日本、全球的下降幅度较小, 降幅分别为28.24%、21.79%、42.06%、22.74%。消除年龄构成差异后得到的标化发病率见图 3。在1990-2017年,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全球的标化发病率的降幅分别为62.91%、33.37%、30.48%、62.04%、26.06%。28年来, 中国和日本结核病标化发病率下降明显, 中国下降幅度最大。

    图  3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发病率
    Figure  3.  Standardized morbidit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2.2.3   死亡率

    中国结核病在1990-2017年的死亡率同样呈下降趋势:从13.82/10万下降到2.78/10万, 降幅为79.88%。与其他国家比较而言, 中国的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 降幅明显高于美国(68.46%)、印度(51.81%)、日本(27.75%)和全球(48.02%)。消除年龄构成差异后得到的标化死亡率见图 4, 在1990-2017年,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全球的结核病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均大于50%, 分别为87.96%、74.43%、62.45%、73.72%、57.80%, 中国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

    图  4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死亡率
    Figure  4.  Standardized mortalit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2.2.4   DALY率

    中国结核病的DALY率随年份变化主要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582.87/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21.60/10万, 降幅为79.14%, 降幅高于美国(75.50%)、印度(58.54%)、日本(59.39%)、全球(53.43%)。消除年龄构成差异后得到的标化DALY率见图 5B。在1990-2017年,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全球的降幅分别为84.51%、77.63%、63.18%、79.24%、57.38%, 中国结核病标化DALY率下降最明显:从645.80/10万下降到100.14/10万。见图 5A。中国1990-2017年不同性别DALY率和标化DALY率具体数值, 中国男性结核病负担比女性重, 为女性的两倍; 在1990-2017年中国DALY率和标化DALY率均明显下降, 见表 1

    5A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DALY率
    5A.  DAL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5B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DALY率
    5B.  Standardized DAL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表  1  中国不同性别结核病的DALY率和标化DALY率
    Table  1.  DALY and standardized DALY of TB by sex, China
    年份 DALY率(1/10万) 标化DALY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1990 679.60 479.80 582.87 778.13 516.73 645.80
    1991 663.44 464.84 567.36 758.41 503.79 629.73
    1992 643.33 444.47 547.17 729.20 482.79 604.93
    1993 612.30 418.92 518.84 687.52 454.25 570.01
    1994 575.15 389.66 485.53 640.02 421.79 530.10
    1995 547.07 365.13 459.17 603.10 394.72 498.12
    1996 514.35 337.35 428.83 564.22 366.05 464.47
    1997 482.12 306.57 397.27 526.64 334.12 429.85
    1998 457.07 279.46 371.17 497.00 305.75 400.86
    1999 437.06 257.39 350.09 472.21 281.96 376.54
    2000 417.59 235.46 329.36 447.48 257.92 352.18
    2001 379.13 215.14 299.60 406.11 234.66 319.70
    2002 344.05 193.94 271.18 367.15 210.75 288.16
    2003 312.95 172.67 244.79 330.75 185.41 257.12
    2004 291.71 159.75 227.54 302.28 167.93 234.16
    2005 268.90 145.53 208.86 273.62 150.50 211.23
    2006 245.60 131.52 190.05 245.27 133.99 188.86
    2007 229.42 120.13 176.17 224.54 120.31 171.72
    2008 220.20 111.97 167.44 211.83 110.87 160.70
    2009 212.27 106.08 160.48 200.99 103.73 151.73
    2010 204.86 101.14 154.24 190.97 97.74 143.73
    2011 197.46 96.46 148.14 180.99 92.09 135.95
    2012 190.74 92.82 142.90 171.38 87.05 128.68
    2013 182.94 90.41 137.72 161.01 83.13 121.60
    2014 177.74 89.22 134.47 153.30 80.42 116.42
    2015 173.17 88.26 131.65 147.19 78.50 112.42
    2016 166.50 86.65 127.44 138.61 75.15 106.43
    2017 156.95 84.73 121.60 129.06 72.17 100.1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中国结核病负担男性大于女性, 高年龄组负担相对较重; 尽管中国结核病负担下降幅度很大, 但绝对值明显高于日本、美国, 具体结核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小结如下。

    结核病患病、发病、死亡均男性多于女性。在1990-2017年间, 中国男性的DALY率和标化DALY率高于女性, 2017年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男性吸烟率高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常吸烟人群中, 男性是女性的37.77倍(5 061/134)[8]; 男性饮酒率高也是另外一种主要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 2015年因糖尿病、酒精使用和吸烟导致的结核病死亡人数和DALY共占四分之一[9]

    高年龄组的死亡率、发病率、DALY率均高于低年龄组, 尤其45岁(特别是60岁)以后, 这些指标的上升趋势明显, 与毛宁等[10]研究结果一致。45岁以上的男性是影响结核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群体。老年人免疫力下降, 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也会导致结核病患病风险增加。

    在1990-2017年间, 中国社会、经济、医疗技术水平发展迅速, 加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成功实施, 中国结核病患病、发病、死亡、DALY均下降明显。中国从1979-2010年间总共进行了5次全国性结核病调查, 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可见, 结核疫情虽中国有所下降, 但结核病负担仍然严峻[11]。1990-2017年, 与美国、日本、印度和全球相比较, 中国相同年龄组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下降幅度最大。这得益于近年来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结核病免费诊疗等防治策略的有效实施。然而, 从2017年具体结果可见, 中国和印度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均高于日本和美国。目前, 印度是世界上结核病病例最多的国家, 占所有新增病例的21%。对于印度这样一个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家, 社会经济等因素既加剧了卫生方面的不平等, 同时也影响了弱势群体的就医水平[12]。中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疾病筛查的检测水平和其他因素的不断发展, 再加上卫生体制改革的落实,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疾病模式也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近期出生人群的患结核病风险降低, 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下降, 结核病致死人数也随之减少。但是我们与日美发达国家相比较, 仍有差距, 结核病防控仍不能松懈。中国应该继续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在结核病防控中发挥较大作用[13-14], 进一步减轻中国结核病负担, 从根本上消除结核病, 保障人民的健康。

  • 图  1  2017年中国结核病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发病率和DALY

    Figure  1.  Chinese TB mortality, morbidity, DALY in different age, 2017

    2A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患病率

    2A.  Prevalence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2B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患病率

    2B.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图  3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发病率

    Figure  3.  Standardized morbidit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图  4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死亡率

    Figure  4.  Standardized mortalit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5A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DALY率

    5A.  DAL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5B  1990-2017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全球结核病标化DALY率

    5B.  Standardized DALY of TB in China, USA, India, Japan and global from 1990 to 2017

    表  1  中国不同性别结核病的DALY率和标化DALY率

    Table  1.   DALY and standardized DALY of TB by sex, China

    年份 DALY率(1/10万) 标化DALY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1990 679.60 479.80 582.87 778.13 516.73 645.80
    1991 663.44 464.84 567.36 758.41 503.79 629.73
    1992 643.33 444.47 547.17 729.20 482.79 604.93
    1993 612.30 418.92 518.84 687.52 454.25 570.01
    1994 575.15 389.66 485.53 640.02 421.79 530.10
    1995 547.07 365.13 459.17 603.10 394.72 498.12
    1996 514.35 337.35 428.83 564.22 366.05 464.47
    1997 482.12 306.57 397.27 526.64 334.12 429.85
    1998 457.07 279.46 371.17 497.00 305.75 400.86
    1999 437.06 257.39 350.09 472.21 281.96 376.54
    2000 417.59 235.46 329.36 447.48 257.92 352.18
    2001 379.13 215.14 299.60 406.11 234.66 319.70
    2002 344.05 193.94 271.18 367.15 210.75 288.16
    2003 312.95 172.67 244.79 330.75 185.41 257.12
    2004 291.71 159.75 227.54 302.28 167.93 234.16
    2005 268.90 145.53 208.86 273.62 150.50 211.23
    2006 245.60 131.52 190.05 245.27 133.99 188.86
    2007 229.42 120.13 176.17 224.54 120.31 171.72
    2008 220.20 111.97 167.44 211.83 110.87 160.70
    2009 212.27 106.08 160.48 200.99 103.73 151.73
    2010 204.86 101.14 154.24 190.97 97.74 143.73
    2011 197.46 96.46 148.14 180.99 92.09 135.95
    2012 190.74 92.82 142.90 171.38 87.05 128.68
    2013 182.94 90.41 137.72 161.01 83.13 121.60
    2014 177.74 89.22 134.47 153.30 80.42 116.42
    2015 173.17 88.26 131.65 147.19 78.50 112.42
    2016 166.50 86.65 127.44 138.61 75.15 106.43
    2017 156.95 84.73 121.60 129.06 72.17 100.14
    下载: 导出CSV
  • [1] Murray CJ, Ortblad KF, Guinovart C,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for HIV,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 during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 Lancet, 2014, 384(9947): 1005–1070. DOI: 10.1016/S0140-6736(14)60844-8.
    [2] GBD 2017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54 diseases and injurie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Lancet, 2018, 392(10159): 1789-1858. DOI: 10.1016/S0140-6736(18)32279-7.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7[R]. Geneva, 2017: 1-262.
    [4]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EB/OL]. (2018-11-10)[2019-09-26]. http://ghdx.healthdata.org/geography/china.
    [5] GBD 2017 Mortality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specific mortality for 282 causes of death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8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Lancet, 2018, 392(10159): 1736-1788. DOI: 10.1016/S0140-6736(18)32203-7.
    [6] 宇传华, 崔芳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 25(2): 1-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gwsyyfyx201402001

    Yu CH, Cui FF. Global disease burden research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J]. J Pub Health and Prev Med, 2014, 25(2): 1-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gwsyyfyx201402001
    [7] 秦国双, 温昊于, 宇传华.中国COPD的患病发病及YLD现状及趋势[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 30(2): 4-8. DOI: 10.3969/j.issn.1006-2483.2019.02.002.

    Qin GS, Wen HY, Yu CH. Th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YLD status and trend of COPD in China[J]. J Pub Health and Prev Med, 2019, 30(2): 4-8. DOI: 10.3969/j.issn.1006-2483.2019.02.002.
    [8] Zhang H, Xin H, Li X, et al.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smoking with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21008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J]. PLoS One, 2017, 12(4): e017518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75183.
    [9] GBD Tuberculosis Collaborators. The global burden of tuberculosis: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 Lancet Infect Dis, 2018, 18(3): 261–284. DOI: 10.1016/S1473-3099(17)30703-X.
    [10] 毛宁, 梁爽, 何琳, 等. 2009-2014年辽宁省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3): 287-29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7.03.017.

    Mao N, Liang S, He L, et al. Analysis 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berculosis in Liaoning Province, 2009-2014[J].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7, 21(3): 287-29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7.03.017.
    [11] 王黎霞, 成诗明, 陈明亭, 等.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8): 485-50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flzz201208001

    Wang LX, Cheng SM, Chen MT, et al. The fifth national tuberculosis epidemiological sample survey report in 2010[J]. Chin J Antituberc, 2012, 34(8): 485-50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flzz201208001
    [12] Kamineni VV, Wilson N, Das A, et al. Addressing poverty through disease control programmes: examples from Tuberculosis control in India[J]. Int J Equity Health, 2012, 11: 17. DOI: 10.1186/1475-9276-11-17.
    [13] 刘婧楠, 李政, 王燕玲, 等.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中学生结核病就诊意向的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 23(1): 60-6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9.01.013.

    Liu JN, Li Z, Wang YL, et 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tion of tuberculosi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using health belief model[J].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9, 23(1): 60-6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9.01.013.
    [14] 马永成, 王兆芬, 李斌, 等.基于GIS的青海省结核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8, 22(4): 340-34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8.04.005.

    Ma YC, Wang ZF, Li B,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uberculosis in Qinghai Province based on GIS[J].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8, 22(4): 340-34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8.04.005.
  • 期刊类型引用(43)

    1. 郭珍,王欣,牛攀霞. 血清HBsAg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引起病毒再激活和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01): 68-71 . 百度学术
    2. 高颖,刘玉荣,沈玉祯,王媛. 1990-2019年中国老年人肺结核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疾病监测. 2024(02): 189-194 . 百度学术
    3. 黄爱菊,李进岚,陈慧娟. 贵州省2021年学校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 中国热带医学. 2024(04): 450-455+462 . 百度学术
    4. 李佳琛,赵剑喜,白玉娥,张岚. 甘肃省肺结核就诊和诊断延误分析:2016-2022年监测. 疾病监测. 2024(04): 412-419 . 百度学术
    5. 王廉皓,李涛,腊彬,王适意,阮云洲,苏伟,成诗明,李仁忠,贾忠伟. 基于动力学模型预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对我国结核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疾病监测. 2024(04): 420-426 . 百度学术
    6. 王歆尧,姜美丽,庞元捷,孙点剑一,余灿清,王岚,吕筠,李立明. 中国结核病疾病负担现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4(06): 857-864 . 百度学术
    7. 扶伟. 清肺养阴方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敏感肺结核的研究. 中医研究. 2024(08): 37-41 . 百度学术
    8. 秦畅,胡筱玙,祝健彪,刘晓璇,崔永春. 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4(15): 913-919 . 百度学术
    9. 周坤,朱晓琳,熊文艳,付军,杨树. 基于ARIMA模型的南昌市结核病流行趋势预测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08): 59-61 . 百度学术
    10. 魏欣悦,祖力亚尔·塔力甫,钟盼亮,赵艺皓,王云鹤,郑晓瑛,苏彬彬. 1990―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4(11): 1321-1329+1343 . 本站查看
    11. 赵飞,裴航,姚媛媛,刘兴荣. 1990―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三国结核病疾病负担研究.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3(02): 169-175 . 本站查看
    12. 周洁,谭自明,茹凉. 1990年与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分析. 预防医学. 2023(03): 205-209 . 百度学术
    13. 战英,袁振灿,张强.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23(04): 581-584+703 . 百度学术
    14. 李承程,李晓妹,许云皓,李明月,王春平. 1990至2019年中国及全球归因于高温暴露的疾病负担分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3(04): 271-276 . 百度学术
    15. 徐巧,刘旷怡,葛木村. 湖北省咸宁市2011—2021年65岁及以上老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热带医学. 2023(05): 540-544 . 百度学术
    16. 王凡,胡晓洁,苏朱娜,刘春平. 海南省结核病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热带医学. 2023(05): 506-510 . 百度学术
    17. 李佳琛,赵剑喜,白玉娥,张岚. 2016—2020年甘肃省肺结核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3(04): 44-48 . 百度学术
    18. 李慧,王淑辉,杨婷,徐佳,周艳艳,刘丽波. 2010—2020年河北承德地区胰腺癌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5): 64-67 . 百度学术
    19. 舒燕霞,刘趣,徐文芬,孙庆文,李云超,陈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石吊兰治疗结核的作用机制. 贵州科学. 2023(05): 23-32 . 百度学术
    20. 韩阳,牛孝彬,彭爱玲,李小东,蒋一宏. 2017—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 上海预防医学. 2023(08): 758-763 . 百度学术
    21. 张玲,林昌锋,孙霞,温煦,符式景. 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调查及影响治愈因素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2023(05): 762-764 . 百度学术
    22. 郑珍慧,江巧敏,张尊敬. 基于倾向性评分法评估耐药肺结核患者疾病感知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 中华全科医学. 2023(11): 1872-1875 . 百度学术
    23. 陈科帆,龚静,谢静,郑娇,祝丽娟,袁术生. 共情护理对肺结核居家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健康素养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07): 506-512 . 百度学术
    24. 崔彩岩,高凡,白尧,李于于,曾令城. 2011—2020年西安市肺结核流行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2(05): 649-653 . 百度学术
    25. 李杰,李萌,严磊,孙辉,周宇航,伍迪. 2019—2020年昆明市学校师生肺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 2022(02): 214-216 . 百度学术
    26. 庄建文,韩湉湉,黎小兰,陈李娜,张玉凤,朱健. 肺结核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22(05): 620-622 . 百度学术
    27. 张蒙,崔永春,王春平,徐凯,邢杰.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2(07): 456-462 . 百度学术
    28. 卢添欢,宇传华. 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痴呆症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2(06): 684-690 . 本站查看
    29. 洪茵.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多重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17): 58-61 . 百度学术
    30. 赵晓银,马斌忠,梁达,魏於家,王朝才,李尔琛. 青海省2011—2020年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22(13): 2476-2480+2491 . 百度学术
    31. 辛超,张权武. 结核病患者CD64、TLR2及TLR4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贵州医药. 2022(07): 1017-1018+1021 . 百度学术
    32. 戴萌娜,袭燕,尹文强,陈钟鸣,马东平. 1990—2019年中国结核病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10): 792-797 . 百度学术
    33. 孙小璐,刘凯,赵燕,李小谋.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IL-10、CRP、TLR2及病情转归的分析.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2(05): 691-693 . 百度学术
    34. 裴潇倜,吕琳,黄鹏杰,陈兆学,林勇. 基于U-Net的T细胞斑点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1(04): 518-522 . 百度学术
    35. 夏加英,羊红儿. 杭州市富阳区老年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03): 402-405 . 百度学术
    36. 蔡莺莺,石庆新,周秋菊,丁仙红,陈佳喜,涂茜,王冬莲. 台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0): 146-149 . 百度学术
    37. 高景利,崔俊伟,石卓林,高远,贾睿岐. 胸腔积液中微RNA-29a和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效能.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1(08): 746-750 . 百度学术
    38. 柯倩,宇传华,刘晓雪,温昊于. 基于GBD数据的中国慢性肾病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05): 1-5 . 百度学术
    39. 谢明,邓葵珍,谭晴心,王连芳. 外周血血清sTREM-1、Treg/Th17、miR-99b与耐多药结核病相关性及联合预测疗效的ROC分析. 现代医学. 2021(10): 1176-1182 . 百度学术
    40. 姚静,李洁平,燕磊. 结核斑点试验与结核抗体lgG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医药论坛杂志. 2021(24): 85-87+91 . 百度学术
    41. 林立敏,叶寒辉. 利福霉素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药物评价研究. 2020(11): 2335-2339 . 百度学术
    42. 何粤发,张富平,刘琼,黄明梅. 2010-2018年布拖县肺结核病报告病例特征分析. 社区医学杂志. 2020(19): 1307-1310 . 百度学术
    43. 孙明雷,吴群红,关黎,赵娟,王晨,邹丹丹,梁立波. 2004年黑龙江省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0(04): 270-27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6)

  • 加载中
图(7)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21
  • HTML全文浏览量:  331
  • PDF下载量:  102
  • 被引次数: 4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9-26
  • 修回日期:  2019-11-28
  • 刊出日期:  2020-03-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