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12卷  第2期

简讯
关于举办实验室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征文通知
2008, 12(2): 86-86.
摘要:
《疾病控制杂志》关于加入各类检索性数据库及检索期刊的声明
本刊编辑部
2008, 12(2): 102-102.
摘要:
全国新安医学研讨会(黄山)征文通知
2008, 12(2): 106-106.
摘要:
2008年全国高血压与糖尿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2008, 12(2): 151-151.
摘要:
关于举办2008年“SPSS10.0统计软件应用讲习班”的通知
2008, 12(2): 183-183.
摘要:
论著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研究
刘红, 高志东, 陈大方, 胡永华
2008, 12(2): 91-95.
摘要: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对502例肥胖患者、400例体重正常者进行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检测。结果肥胖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GG、GA和AA基因型表达频率分别为0.777、0.197及0.026。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AA基因型与携带GG基因型相比,发生肥胖的风险为OR=0.478,P=0.043。多因素分析表明,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年龄>65岁、吸烟以及口味偏重与肥胖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OR=1.36,95%CI:0.9991.849,P=0.05;OR=0.55,95%CI:0.3660.825,P=0.004;OR=1.475,95%CI:1.0642.045,P=0.02;OR=1.506,95%CI:1.042.176,P=0.029。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可能与肥胖发生有关。
山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分布特征分析
张俊黎, 李素云
2008, 12(2): 96-99.
摘要:
目的掌握山东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现状。方法按照"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统一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选择7个县市/区调查。利用山东省18岁以上成年居民体格测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对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成年居民总体超重率为35.9%,肥胖率为17.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超重、肥胖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性超重城市低于农村(P<0.01),肥胖城乡无差别。该省超重和肥胖患病低龄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文化程度较高、体力活动少的职业超重肥胖率增高。结论山东省超重肥胖防治工作应从青年人开始,广泛开展控制体重的宣传教育及制定干预计划已迫在眉睫。
鄂南农村居民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蒋汝刚, 段新文, 罗德生
2008, 12(2): 100-102.
摘要:
目的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641例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比较。结果鄂南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率为20.78%,超重肥胖组血压、FSG、TG及LDL-C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血压、FSG、TG及HDL-C异常检出率也高于体重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压、FSG、TC、TG呈正相关,WHR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异常密切相关,应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社区居民吸烟、饮酒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王付曼, 赵景波, 杨利婷
2008, 12(2): 103-106.
摘要:
目的探索社区居民吸烟、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南岗区和兰西县平山镇35岁以上6195人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结果按定性分析,吸烟、饮酒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吸烟指数和饮酒量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就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后,年龄、BMI、文化程度和吸烟指数85~184组、185~329组、330及以上组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少量吸烟和饮酒,不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吸烟指数85及以上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日饮酒精量30g及以上是糖尿病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北京和南京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比较
胡泊, 李卫, 李印东, 姜维平, 李东, 李骏, 田秀珍
2008, 12(2): 107-11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北京和南京两地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情况,进一步了解MS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笔者于2005~2006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和南京两地35~70岁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和农村自然村进行横断面调查。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适合中国人群部分,进行诊断和组分分类。结果在入选的6123人中,MS患病粗率为29.6%。年龄标化后的MS患病率北京和南京地区分别为32.6%和21.9%,男女分别为19.5%和33.6%,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8.4%和27.0%。从结果可以看出,MS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0.0001),北京居民的MS患病率高于南京居民(P<0.0001),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P=0.0040),女性高于男性(P<0.0001)。结论本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成年人MS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卫生策略迫在眉睫。同时应建立规范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
醌氧化还原酶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冯向先, 李志芳, 王丽冰, 张建斌, 卢祖洵
2008, 12(2): 112-114.
摘要: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食管癌易感性与醌氧化还原酶1(NQO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1对研究对象进行食管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NQO1C609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携带突变(T)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7,P<0.01);NQO1基因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1),且携带有NQO1突变杂合子(C/T)和突变纯合子(T/T)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比携带野生纯合子(C/C)个体高,OR(95%CI)值分别为2.53(1.564.10)和2.68(1.604.48)。NQO1易感基因型与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存在交互作用(S=2.29,API=0.48)。结论NQO1突变基因型是食管癌的易感基因型,与该地食管癌发生的易感性有关,且与腌制食品存在协同作用。
Peutz-Jeghers综合征一家系的STK11基因的突变研究
卢泽军, 崔勇, 杜文辉, 方巧云, 周伏圣, 刘建军, 杨森, 张学军
2008, 12(2): 115-117.
摘要:
目的研究Peutz-Jeghers综合征一家系的STK1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中4例患者STK1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8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家系中4例患者STK11基因的5号外显子第725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导致第242位的甘氨酸被谷氨酸取代(G242E),而在家系中健康者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中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错义突变c.725G>A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膳食因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
张爱红, 朱湘竹, 朱婉华, 陈峰
2008, 12(2): 118-122.
摘要: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膳食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暴露因素、膳食摄入种类及频率情况。以符合美国1987年类风湿协会(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首次就诊病人为病例组,以同医院就诊轻症眼科、五官科患者或陪诊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所选对照与病例同民族、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对研究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及生物意义的变量再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多食用水果(柑橘除外)、土豆、蘑菇具有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工作环境潮湿、经济收入低、体质指数低、多食用青菜是危险因素。结论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受非膳食因素和膳食因素综合影响。
新疆库尔勒地区轮台县维吾尔族居民膳食调查分析
王先化, 肖辉,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 刘云波, 朱全胜
2008, 12(2): 123-125.
摘要:
目的了解新疆库尔勒地区轮台县维吾尔族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水平,以便指导维吾尔族营养保健,改善和提高维吾尔族的营养状况,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营养学的宣传教育指导以及预防各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库尔勒地区轮台县维吾尔族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92名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热量、蛋白质、大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都已达到甚至超过DRIs标准,维生素A、核黄素、钙和锌摄入不足,达不到DRIs标准的要求,动物性脂肪有摄入过多的趋势。结论维生素A、核黄素、钙和锌为当地维吾尔族缺乏的营养素。建议在当地维吾尔族中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对维吾尔族的营养指导,注意补充维吾尔族易缺乏的营养素,降低维吾尔族居民的动物脂肪摄入量。
中原某农村地区PLWHA心理关怀干预研究
李佳, 江启成, 方桂霞
2008, 12(2): 126-128.
摘要:
目的了解中原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心理关怀需求,尝试在试点地区建立有效的PLWHA心理关怀人员培训模式,开展心理关怀试点工作。方法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66名PLWHA进行心理关怀需求评估,培训心理关怀人员,对有心理关怀需求的PLWHA进行干预,利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50%的评估对象有心理关怀需求;30名有心理关怀需求的PLWHA经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关怀后有26名(86.67%)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结论开展PLWHA心理关怀人员培训,对PLWHA进行心理关怀对改善其精神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切实作用。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
赵存喜, 文育锋, 叶冬青, 金岳龙, 李永锋
2008, 12(2): 129-132.
摘要:
目的评价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寻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濉溪县某乡镇外出务工人员408人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报刊杂志等途径。干预前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6.3%,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5,P<0.001)。除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怀孕能传染给婴儿回答正确率外,其他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是否愿意与AIDS/HIV共用劳动工具和你孩子的同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转校外,其他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后拒绝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干预前(χ2=8.60,P=0.0351)。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近期效果明显。
合肥某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王君锋, 徐俊杰, 张新塘, 王晓滨, 黄芬
2008, 12(2): 133-136.
摘要:
目的了解农民工这一特殊人群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该人群防治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合肥某地区的12个建筑工地1433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1269名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题错误回答率为16.49%~74.86%;建筑工地82.81%的农民工希望能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有性经历的农民工中,52.68%的人在性生活中从不使用安全套,仅16.54%的人在性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且部分人群具有高危性行为,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HIV感染者安全套使用技巧与自我效能的研究
黄磊, 叶冬青, 秦其荣
2008, 12(2): 137-140.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泉县HIV感染者安全套使用技巧与自我效能情况,为HIV感染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方式。方法采用匿名问卷,对82名已婚的18~60岁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人口学特征、性生活情况、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以及自我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名感染者中,大部分感染者知道感染情况后性生活比过去减少,67.4%男性感染者和65.7%的女性感染者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了安全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HIV感染者与女性HIV感染者相比,在安全套的获取、自我感觉、自我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多数处于性活跃期,本次研究说明,要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在对HIV感染者干预中,重点应提高女性与性伴侣交流、沟通、协商的技能,克服免费索取安全套时的羞辱感。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危险因素研究
黄瑞娟, 叶临湘, 冯启明
2008, 12(2): 141-143.
摘要:
目的探索大肠埃希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抑制剂增强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以桂林某医院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分离产ESBLs E.coli的病例为病例组,非产ESBLs E.coli的病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213例病例分离出E.coli ESBLs 111例,ESBLs总体阳性率为52.11%,外科阳性率为61.36%,高于内科45.60%。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联用抗生素、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使用是E.coli产ESBLs的危险因素,其中住院时间≥7d、三代头孢菌素和联用抗生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病人E.coli的ESBLs阳性率高,产ESBLs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
无锡市城乡居民2001~2005年伤害死亡状况
石平
2008, 12(2): 144-146.
摘要:
目的分析无锡市城乡居民伤害的死亡状况和潜在寿命损失,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5年伤害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a伤害平均死亡率为63.43/10万,在死因顺位中排第4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排位,伤害从第4位跃居为第2位,总PYLL为38140,PYLL‰为12.36人年。居民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是交通运输事故(包括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以外运输事故),跌落、自杀、淹溺;1~14岁组儿童主要以淹溺为主,占该组死亡总数的52.75%;15~54岁组死因顺位均以交通运输事故、自杀为主,分别占该组死亡总数的59.07%、51.33%;5.5岁~以跌落、交通运输事故为主,分别占31.21%、25.96%。结论伤害是无锡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对劳动力的损失影响最明显。政府必须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狼疮样小鼠的干预性研究
苏虹, 王保龙, 方雪晖, 陈娟, 叶冬青
2008, 12(2): 147-151.
摘要:
目的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狼疮样小鼠的干预效应,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免疫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磁活性标记的细胞分选方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选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将68w♀CB6F1小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正常对照组、狼疮鼠模型组(亲代淋巴细胞免疫)、狼疮鼠干预组(亲代淋巴细胞免疫后2w,输入5×106Tregs/鼠)。分别于诱导后2、4、8、12w,采用ELISA法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并观察肾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BALB/c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经MACS分选后,CD4+CD25+T细胞纯度达98.5%。经亲代淋巴细胞输注后,CB6F1小鼠出现体重降低、皮肤干涩;ANA和抗ds-DNA抗体上升;以及狼疮肾炎的病理学改变。而输入Tregs对已出现自身抗体的狼疮鼠有明显的逆转...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性的研究
冯子健, 李克莉, 倪大新, 金连梅, 许真, 王英
2008, 12(2): 152-155.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及时性,探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及时性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2005~2006上半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并已结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在事件发现及网络直报等环节有关时间变量和病例报告情况的信息。结果从事件发现到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d(P25~P75:0~4d);从事件确认到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h(P25~P75:0~13h);事件确认后2h内网络直报率为57.37%。结论突发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对我国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网络直报系统的及时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更有利于提高网络直报系统的及时性。
1990~2006年安徽疟疾疫情时空分布特点研究
王丽萍, 徐友富, 王建军, 许娴, 张文义, 方立群, 马家奇, 曹务春, 金水高
2008, 12(2): 156-159.
摘要:
目的探讨1990~2006年安徽疟疾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整理1990~2006年安徽省各县区疟疾疫情监测数据,采用ArcGIS9.0软件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后导入SaTScan7.0软件对病例进行空间扫描聚类分析,确定疟疾发生的时空热点区域。结果1990~2006年安徽省疟疾病例时空上呈现明显聚集性分布。一级聚类区位于2004~2006年的安徽省北部地区;二级聚类区包含两个区域,一个区域位于1990~1992年的安徽省中西部地区,另一个区域位于1990~1991年的安徽省中东部地区。结论1990~2006年间安徽省疟疾疫情向北部移动,提示应重点研究近年来安徽北部地区疟疾疫情高发的原因,以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经验交流
2005年石河子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调查报告
师茂林, 姚明琴, 胡佳, 吴本宇
2008, 12(2): 95+99-95+99.
摘要:
曲靖市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速存芬, 钱晏飞, 钱瑞雨, 徐文涛, 陈磊
2008, 12(2): 132+13.
摘要:
某部中高级干部住院疾病构成及危害程度综合分析
杨春梅, 钟志宏, 高琨, 高丽莉
2008, 12(2): 181-182.
摘要:
统计小知识
统计表的正确书写
范引光, 张文慧, 陈国平
2008, 12(2): 111-111.
摘要:
统计分析中检验方法的选择
范引光, 张文慧, 陈国平
2008, 12(2): 146-146.
摘要:
讲座与综述
暴露前药物预防:预防HIV感染的潜在新策略
姜晓梅, 吕繁
2008, 12(2): 159-163.
摘要:
当前迫切需要新的预防策略来控制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作为一项试验性策略,暴露前药物预防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目前研究结果提供了安全性和可耐受性数据,且提示此策略有潜力在降低感染风险中起重要作用。暴露前预防的影响将最终取决于如何有效地整合策略以对高危个体提供最强大保护。公共卫生决策者需要着手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需求。
乙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饮酒行为及所致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曾芳芳, 刘盛元, 王滨有
2008, 12(2): 164-167.
摘要: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通过由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参与的氧化途径在肝脏内完成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变异可导致因饮酒在不同种族和个体间酒精代谢发生改变,这是因饮酒导致各种相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ADH基因的序列结构、分类及其相关的重要的功能等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ADH的多态性在研究方法、研究群体分布范围等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讨论了ADH不同多态位点的地理分布,与饮酒行为的关系及其导致的各种相关疾病如肝脏、胰腺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乳腺癌。
决策树模型在制定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中的应用
党如波, 张顺祥, 张卫东
2008, 12(2): 168-172.
摘要:
本文系统综述了决策树模型在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定量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常用参数确定和评价方法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决策树模型在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中应用的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短篇论著
柳州市青少年减肥行为现状调查
王萍, 覃忠书, 韦琳, 曾宪柳, 严志玲, 杨兵华
2008, 12(2): 172-174.
摘要:
40例戊肝患者感染状况的调查
何义林, 张翔
2008, 12(2): 175-176.
摘要:
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情况调查分析
黄丽华, 林桂新, 卓家同, 吴秀玲, 付志智, 邓革红, 许艳云, 陆庆林, 刘德诚
2008, 12(2): 177-179.
摘要:
2000~2004年克拉玛依市青年死亡原因分析
黄江河, 彭元章, 刘岩, 许德民, 杨继慧
2008, 12(2): 180-18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