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24卷  第11期

述评
暴发调查设计:以急性戊型肝炎暴发为例
朱以敏, 李亚欣, 牟育彤, 阚慧, 张淼, 范伟, 李意杰, 郑英杰
2020, 24(11): 1241-1245,134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1
摘要(962) HTML (389) PDF(158)
摘要:
疾病暴发一旦确立,则意味着疾病(及其病因或疑似暴露)已经发生。暴发是疾病流行强度指标之一,虽然其本身不具备设计要素,但暴发调查可有多种设计选择。本文采用单次戊型肝炎暴发案例,调查并获得学生们对其设计类型判断的三个答案:横断面设计、病例对照设计和历史队列设计。借助因果思维和因果图,本文发现该案例并不满足或符合上述设计,即只有暴发确立型病例是已知的、可被测量两次;调查实施前暴露是未知的,暴露与结局间可混合存在着两种纵向测量时序。基于调查人群的代表性、暴发确立型病例的两次识别特征,可以将此案例视为横断面队列设计,即在假设的历史人群基础上对当前人群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对结局(和暴露)已然发生的情形,因果推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其历史重建的正确性,应加强对这类基于历史重建的研究设计类型的认识。
论著
孕期环境暴露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影响的队列研究
岳和欣, 冯雅慧, 湛永乐, 石英杰, 陈云利, 王雅文, 吴散散, 蔡姝雅, 马海会, 江宇
2020, 24(11): 1246-125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2
摘要(1143) HTML (527) PDF(2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孕妇孕期环境暴露和新生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关系。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孕期环境暴露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被动吸烟、通风情况、装修情况、臭水沟、垃圾站、化工厂、高温、辐射、噪声和粉尘等环境暴露因素,对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项目中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随访收集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  本研究以6 189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83名(4.57%)孕妇早产,分娩202名(3.26%)低出生体重儿,调整年龄、民族、户口、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产次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与未接触噪声的孕妇相比,孕妇孕期在工作或居家环境中暴露于噪声环境更容易发生早产(OR=1.668,95% CI:1.197~2.323);与未接触高温的孕妇相比,孕期在工作或居家环境中暴露于高温环境的孕妇更容易发生早产(OR=2.237,95% CI:1.171~4.274)。尚未发现其他环境暴露因素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结论  孕期暴露于噪声和高温环境是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减少孕妇孕期在生活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和高温暴露,可能有助于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HBsAg阳性孕产妇其幼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胡妮, 李芳, 续靖宁, 张莹, 严敏, 刘存, 张磊
2020, 24(11): 1252-125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3
摘要(436) HTML (270) PDF(60)
摘要:
  目的  获取HBsAg阳性孕产妇其幼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概率,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84对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幼儿进行研究,随访幼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血清学标志物产生情况。  结果  高危幼儿无/弱应答率为10.57%(28/237)。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的孕产妇其幼儿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9.64%,高于HBsAg、e抗体(HBeAb)和HBcAb均阳性的孕产妇的幼儿,其乙肝免疫无/弱应答率为9.89%(RR=1.99,95% CI:1.01~3.92,P<0.001)。孕期有穿刺史者其幼儿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是无穿刺史者的6.72倍(RR=6.72,95% CI:2.79~16.19,P=0.049),幼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孕产妇白蛋白(ALB)低于强应答组(t=2.518,P=0.013),白球比(A/G)高于强应答组(t=-5.559,P<0.001)。  结论  HBsAg阳性孕产妇幼儿是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重点人群,其又处于母亲为传染源的高危环境中,应重点进行抗体监测。其孕期有创检查可能会增加幼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概率。HBsAg、HBeAg和HBcAb均表现为阳性的孕产妇幼儿有较高的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率。
既往有偿献血地区血脂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的关联研究
王炎, 黄鹏, 叶翔宇, 倪泽阳, 王秋伟, 侯雨晴, 喻荣彬
2020, 24(11): 1257-126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4
摘要(526) HTML (235) PDF(50)
摘要:
  目的  探讨既往有偿献血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血脂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5年3月至5月对江苏省某地区>50周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既往献血史等信息,并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比较不同HCV感染状况血脂水平,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 537例研究对象,其中未感染者1 234例(80.3%),自限清除者117例(7.6%),持续感染者186例(12.1%)。倾向得分匹配后3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且持续感染组血清TG和TC水平均低于其余两组。该地区血脂异常率为18.6%(286/1 5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性别(OR=1.41,95% CI:1.06~1.87,P=0.018)、较高的空腹血糖(OR=2.54,95% CI:1.75~3.68,P<0.001)以及HCV持续感染者(OR=0.22,95% CI:0.12~0.41,P<0.001)是血脂异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江苏省既往有偿献血地区,持续感染者血清TG和TC水平均低于未感染者或自限清除者;HCV感染、性别及空腹血糖水平是该地区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湖南省2009-2018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与发病趋势预测
谭慧仪, 李纯颖, 肖岚, 刘富强, 吴成秋
2020, 24(11): 1263-1268, 128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5
摘要(556) HTML (275) PDF(70)
摘要: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9-2018年百日咳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为百日咳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09-2019年的百日咳监测数据资料,分析2009-2018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基于2009年1月-2018年12月的百日咳月发病率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20年百日咳发病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  2009-2018年湖南省共报告百日咳病例2 5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71/10万;5-9月为百日咳报告的高发月份,10月-次年4月为低发月份;高发地区为娄底市、益阳市、长沙市、郴州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报告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ARIMA(0, 1, 1) × (0, 1, 0)12为最优预测模型,2019年的发病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预测2020年发病率为7.642/10万,高于2019年。  结论  湖南省2018年开始出现百日咳暴发流行,且发病率有持续走高趋势,可能存在“百日咳重现”现象。ARIMA模型在百日咳短期发病趋势预测中效果较好,预测2020年发病水平将继续升高,应结合湖南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际情况进行疫情防控策略调整。
基于核密度和地理探测器的南宁市手足口病空间聚集及影响因素
潘梦华, 黄斌, 黎燕宁
2020, 24(11): 1269-1274, 133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6
摘要(615) HTML (241) PDF(67)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5年南宁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空间聚集及影响因素,为南宁市防控HFMD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8-2015年HFMD疫情数据,通过核密度方法分析空间聚集,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气象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结果  2008-2015年南宁市累计报告HFMD 326 785例,年均发病率为505.24/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核密度分析显示HFMD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其中8年均出现聚集的地区是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良庆区和西乡塘区五个区的交界处及马山县的部分地区;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气象因素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大于它们的单独作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均是最强的,交互作用最大q值可达0.71(P<0.001)。  结论  2008-2015年南宁市HFMD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双向作用,中心城区和部分基层地区是防控的关注点。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日均气温对曲靖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沈秀莲, 郑尔达, 黄甜, 彭霞, 何继波
2020, 24(11): 1275-128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7
摘要(553) HTML (250) PDF(87)
摘要:
  目的  探究气象因素对曲靖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方法  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2017-2019年曲靖市气象因素与HFMD发病的相关性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7-2019年曲靖市共报告25 902例HFMD,HFMD日发病数与日均气温、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以气温对HFMD发病影响最为明显(r=0.51);DLNM拟合结果显示,日均温度20 ℃左右时对HFMD发病的影响最大(RR=1.408, 95% CI: 1.064~1.864, P=0.017);日均温度在无滞后情况下,对HFMD产生的影响最大,随后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结论  气温是曲靖市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不同温度对不同人群的滞后效应明显不同,高温影响更为显著。
河南省扩大免疫规划阶段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
肖占沛, 路明霞, 王长双, 王燕, 马雅婷, 张明瑜, 张延炀
2020, 24(11): 1282-128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8
摘要(649) HTML (404) PDF(55)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高危聚集区,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方法  基于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河南省200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三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河南省2008-2019年累计报告223 499例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6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和青少年,占病例总数的50.61%;每年的3-7月及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且东部略高于西部;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共识别到6个时空聚集区,主要聚集区位于北部安阳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08-2013年。  结论  2008-2019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呈平稳的波动趋势,且存在明显季节性规律,5~1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为其主要发病人群,2008-2019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存在时空聚集性,主要聚集区呈动态变化,近两年东南部地区出现聚集区,应重点关注。
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袁艳, 刘新凤, 汪丽娟, 蒋小娟, 周建珲, 李娟生, 孟蕾
2020, 24(11): 1287-129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09
摘要(536) HTML (312) PDF(45)
摘要:
  目的  了解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FRS)病原学监测情况,评价监测结果,为提升其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9年甘肃省17所哨点医院FRS监测病例,采用观察性研究,分析病原监测状况并评价其监测结果。  结果  甘肃省2009―2019年FRS病原总检测率为89.00%,总检出率为31.43%。所有病原(病毒/细菌)的检出能力高于任一病原(病毒/细菌)(P < 0.001),其中任一病毒检测率及检出率均高于任一细菌(P < 0.05),所有病毒检测率高于所有细菌(χ2=2 876.656,P < 0.001),检出率低于所有细菌(χ2=84.237,P < 0.001);病原检测种类方面,病毒以人流感病毒检测率最高(99.93%)、鼻病毒检测率最低(53.77%),细菌以同时检测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居多,检出率较低(4.15%);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病原检测阴性者容易出现发热、胸痛、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监测结果评价显示病例类型的均衡性、采样时间的连续性有待提高。  结论  甘肃省FRS病原检测水平较高,建议通过合理调整病原检测种类、采集匹配的标本类型和重复检测阴性病例等措施提高病原检出能力,完善监测平台,提高监测能力。
新疆伊犁州35~74岁人群膳食炎症指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符文慧, 罗涛, 裴华莲, 田恬, 王璐, 古丽斯亚·海力力, 戴江红
2020, 24(11): 1292-129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0
摘要(420) HTML (178) PDF(55)
摘要:
  目的  分析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Ⅱ)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为研究肥胖的炎症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月―5月在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招募35~74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特征、行为方式等信息。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FFQ),调查研究对象膳食摄入情况,计算DⅡ,评估膳食的炎症潜能。  结果  研究对象2 241人,超重的检出率为38.51%,肥胖的检出率为32.04%;总研究对象DⅡ评分以正值为主,总体膳食属于促炎性膳食;调整年龄、民族、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后,Log-binomial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DⅡ与超重及肥胖存在相关性,最大促炎组患超重及肥胖的风险是最大抗炎组的1.32倍(PR=1.32,95% CI:1.10~1.57,P=0.015),其中DⅡ与超重仅在Q1(最大抗炎)与Q4(最大促炎)组间发现相关性(PR=1.26,95% CI:1.09~1.47,P=0.002),DⅡ与肥胖在每组均存在相关性,随着DⅡ评分的增加,研究对象患肥胖的风险增加。  结论  膳食炎症指数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性,膳食的肥胖效应可以从炎症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吉林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付尧, 刘思洁, 刘婷, 侯筑林, 李璐, 贾淯媛
2020, 24(11): 1297-130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1
摘要(401) HTML (231) PDF(51)
摘要: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对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7―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吉林省6个项目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回归方法采用进入法,效应值用OR值及其95% CI值来表示。  结果  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为24.3%,标化后高危检出率为21.6%。其中,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OR=1.16, 95% CI:1.029~1.306, P=0.015);55~岁年龄组高危检出风险是35~岁年龄组的3.237倍(95% CI: 2.760~3.797, P < 0.001);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1.499, 95% CI:1.283~1.753, P < 0.001; OR=1.539, 95% CI:1.240~1.910, P < 0.001);职业为行政人员者较农民更不易发展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0.656, 95% CI:0.502~0.858, P=0.002);10 000~、25 000~元家庭年收入水平者较 < 10 000元收入水平者易成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吸烟者、饮酒者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是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1.822、1.303倍(OR=1.822, 95% CI:1.617~2.053, P < 0.001; OR=1.303, 95% CI:1.090~1.559, P=0.004);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级指数升高,心血管病的高危检出风险随之升高。  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高年龄组、文化程度较高者、中低等水平收入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者、肥胖者,应重点加强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征
董琳, 王德斌, 雷祖宝, 赵雷, 许萍, 杨万春
2020, 24(11): 1302-1307,131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2
摘要(365) HTML (202) PDF(30)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发生血流感染(COBS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3月成人社区发生感染的T2DM住院患者293例,根据48 h内血培养结果分为血流感染(BSI)组和对照组,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检验模型。分析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和医疗健康相关性血流感染(HCABSI)组间的病原菌特点。  结果  构建预测模型P=1/(1+e-y),y=-45.137+0.751×院外或入院48 h内体温峰值+0.03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027×血浆渗透压+0.009×血C反应蛋白+1.144×肾功能衰竭+1.74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95% CI为(0.747~0.853),最佳截断值为0.208,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56。对模型的校准度予以Hosmer-lemeshow检验,χ2=12.285,P=0.139。CABSI和HCABSI组间在革兰阴性菌(G-)、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G+)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结论  院外或入院48 h内体温峰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浆渗透压、血C反应蛋白、肾功能衰竭、DKA是成人T2DM患者COBSI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ABSI和HCABSI组间病原菌存在差异,对早期诊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自我怜悯在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
李倩倩, 董毅, 张逸寅, 汪凯
2020, 24(11): 1308-131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3
摘要(697) HTML (391) PDF(72)
摘要:
  目的  评估抑郁症患者自我怜悯、述情障碍和抑郁症状,探讨自我怜悯在述情障碍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 SCS-C)和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20)对117例抑郁症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组作评估,同时患者接受中文版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BDI)评估。选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怜悯、述情障碍和抑郁症状以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AOMS 23.0软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抑郁症患者组SCS-C总分及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有P < 0.05),患者组TAS-20总分及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CS-C总分及各因子分、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和抑郁症状分间均两两相关(均有P < 0.05);回归分析模型发现:述情障碍及各因子对自我怜悯有负性预测作用;自我怜悯及各因子对抑郁症状有负性预测作用;述情障碍及各因子对抑郁症状有正性预测作用。自我怜悯在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我怜悯损害和述情障碍,述情障碍通过自我怜悯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对抑郁症状产生影响。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之一。
深圳市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况调查
陈卿, 刘成锋, 韩明辉, 卿利, 卢楚虹, 程娟, 胡付兰, 张明, 胡东生, 郭艳芳
2020, 24(11): 1315-132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4
摘要(601) HTML (310) PDF(57)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目前六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及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制定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前纳入深圳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宝安区患者,对其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宝安区共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 835例,现住址在宝安区的患者共有6 408例。全区报告患病率为1.97‰,其中最高的是西乡街道(2.95‰),最低的是新桥街道(0.83‰)。在六种严重精神障碍中,精神分裂症最多,占60.82%,其次为双相情感障碍(17.03%)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5.48%)。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8~44岁年龄组(61.01%),文化程度较低,未婚人士居多;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4%和1.46%;个案管理率为3.17%。在2010―2018年间,年度登记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都呈现双峰型变动趋势。  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防控的重点病种,不同类型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的人口统计学构成,患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个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神经系统罕见病相关治疗信息质量评价
刘立立, 赖雪峰, 刘檀馨, 贺冰结, 周江杰, 王胜锋, 詹思延
2020, 24(11): 1321-132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5
摘要(558) HTML (329) PDF(51)
摘要:
  目的  评价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神经系统罕见病相关治疗信息的质量。  方法  查询7种神经系统罕见疾病的微信公众号,筛选后等比例随机抽取其中的治疗类文章,使用DISCERN量表双人独立评估,以二者平均分作为最终质量评价指标,并进一步探索文章质量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来自28个公众号的173篇文章,公众号运营主体中医疗团体数量最多(50.29%),文章涉及的疾病以肌萎缩侧索硬化为主(82.66%),而涉及的治疗形式集中在常规护理支持(49.71%)。治疗类文章的整体信息质量较差,DISCERN评价分值为(30.27±7.20)分,“差”与“极差”占比达到86.70%,而“良”仅有3篇(1.73%),无“优”等级文章,大部分文章未提供完整赞助方及引用信息、不治疗后果以及共同决策等信息。  结论  我国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神经系统罕见病相关治疗信息在可信度和详尽度方面质量均较低,未来应重点加强对引用信息、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等关键点的把控,以确保信息完整。
综述
尼帕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方益荣, 马岩, 叶冬青
2020, 24(11): 1327-133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6
摘要(678) HTML (382) PDF(72)
摘要: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被发现,2001年以来在孟加拉国和印度长期流行。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NIV主要通过接触病猪传播,而在孟加拉国和印度主要是通过食用生椰枣汁和人传人来传播。N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接触病死猪、食用生椰枣汁和接触患者。目前,还没有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预防和治疗NIV感染。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患者或宿主动物、不食用生椰枣汁,以及照顾病人时加强防护、消毒和勤洗手。同时,要加强重点地区的疾病监测,力争早发现早处置暴发疫情。
反式脂肪酸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李艳茹, 吴亚, 冯月梅, 殷建忠
2020, 24(11): 1332-133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7
摘要(530) HTML (331) PDF(57)
摘要:
随着膳食模式的改变,主要存在于加工食品中的膳食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通过饮食摄入在身体中慢慢累积。在国外很早就有学者研究TFA的种类、来源、结构以及对疾病的影响,但是在国内TFA对疾病的危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近几年TFA对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危害及作用机制做讨论,为疾病预防和治疗、营养膳食指导、工业生产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短篇论著
基于网络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分析
黄婧, 赵秋玲, 徐康, 丁竹青, 关岸晨, 黄丹丹, 陈一衡, 梁晓晖
2020, 24(11): 1338-134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8
摘要(721) HTML (312) PDF(64)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部分临床特征,为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爬虫技术爬取“今日头条”网站发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其活动轨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8日-2020年2月16日,共收集到病例6 814例,省会及直辖市病例数占15.13%,地级市及县镇病例数占63.98%,农村病例数占比13.41%;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男性确诊患者数量较女性确诊患者数量多5.85%,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466,P < 0.00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5岁,18~45岁分段人数最多,占44.35%;患者潜伏期中位数为8 d,潜伏期在1~14 d内的患者占86%,不同年龄段分组,男女潜伏期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符合一般病毒的规律。由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当,且传播风险期短,疫情的发展得到遏制。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新冠肺炎新一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的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武汉市一起新冠确诊病例出院后家庭再现病例调查
马兰, 柳赟昊, 张玲, 谢淑云, 张雪峰, 吴晓旻
2020, 24(11): 1343-134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19
摘要(454) HTML (262) PDF(35)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出院后家庭再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疫情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暴露史、发病情况和临床诊疗资料等,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和传播模式。  结果  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有3名病例和1人核酸检测阳性。感染来源最大可能来自医院暴露,后续家庭内传播。首发病例C出院时可能未“痊愈”,家庭内再现病例的发病时间可能远早于其报告的“发病”时间,未发现支持出院后传播的证据。  结论  建议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并综合临床、实验室等结果进行综合研判,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病人家庭终末消毒。
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尤金辉, 卫平民, 董道根
2020, 24(11): 1348-135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20
摘要(401) HTML (241) PDF(26)
摘要: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兴化市1990-2019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兴化市1990-2019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30 282例,年均发病率69.66/10万。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1.30/10万、21.29/10万、18.35/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趋势2=56 574.719,P < 0.001)。1990-1999年甲肝、伤寒副伤寒高发,占总发病的78.58%,2000-2009年发病以肝炎(未分型)、甲肝为主,占65.87%,2010年后肝炎(未分型)、戊肝发病占69.81%。三个时期病人的性别和年龄组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农村和市区发病数分别占74.35%、25.65%,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工人;1990-1999年、2000-2009年发病呈明显双峰分布,高峰在每年3月和7-10月,2010-2019年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发病趋于平缓。  结论  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防制效果显著;今后需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中老年人的防控,结合新时期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黄山市区学龄前儿童抗生素自主使用与儿童健康状况的关系
韩慧, 曹磊磊, 汪宇翔, 王少杰, 吴菁, 苏普玉
2020, 24(11): 1352-135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21
摘要(429) HTML (241) PDF(25)
摘要:
  目的  了解黄山市学龄前儿童抗生素自主使用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与儿童健康状况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 395位学龄前儿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同时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评定儿童营养状况。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2 395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1 177人,女童1 218人。37.4%(896/2 395)的家长在过去12个月自主给子女使用过抗生素,其中81.8%(733/896)的家长给子女自主使用头孢菌素类。母亲的文化程度及怀孕时父亲的年龄是家长给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影响因素(均有P < 0.05)。学龄前儿童抗生素的自主使用是儿童哮喘(OR=1.870,95% CI:1.187~2.948,P=0.007)、生病1~2次/年(OR=3.048,95% CI:2.264~4.103,P < 0.001)和生病≥3次/年(OR=4.863,95% CI:3.606~6.558,P < 0.001)、输液1~2次/年(OR=1.324,95% CI:1.091~1.607,P=0.005)及住院1~2次/年(OR=1.339,95% CI:1.071~1.676,P=0.011)的影响因素。  结论  黄山市区学龄前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开展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
秩和比法、改良TOPSIS法及模糊联合法综合评价视力不良效果的比较
包新宇, 杨迪, 王嘉淇, 祝丽玲
2020, 24(11): 1356-136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22
摘要(764) HTML (522) PDF(57)
摘要:
  目的  应用秩和比(rank-sum ratio, RSR)法、改良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及两者模糊联合法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不良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三种方法的综合评价效果。  方法  基于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采用RSR法、改良TOPSIS法以及两者模糊联合法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不良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三种分析方法下,壮族、羌族和撒拉族视力不良水平均为后5位,其结果较为稳定。RSR法下土族为第23名,分档结果为第一档(差),改良TOPSIS法及三种权重下模糊联合的结果分别为第16,23,21和19名。在改良TOPSIS下朝鲜族为最后一名,RSR及三种权重下分别为第17、19、22和24名。  结论  RSR法对数据的利用不够充分,TOPSIS法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模糊联合法将两种方法优势互补。根据择多原则,选择总体趋势相同的结果。而且,模糊联合法灵敏度更高,因而更适合去评价视力不良的分布情况。
公共卫生历史
现代卫生科学奠基人:马克思·约瑟夫·冯·皮腾科菲尔
周浩月, 何杭, 易芬, 李佳璐, 曹柳柳, 李宝珠, 吴俊, 叶冬青
2020, 24(11): 1361-136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1.023
摘要(939) HTML (496) PDF(82)
摘要:
马克思·约瑟夫·冯·皮腾科菲尔(Max Joseph von Pettenkofer,1818-1901),19世纪德国杰出的化学家和卫生科学家,专攻环境卫生与传染病学研究。他极力反对疾病细菌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和流行与外在环境的失调、紊乱有不可忽视的关系。通过研究环境因素与霍乱的关系,他提出了霍乱理论。此外,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卫生科学专业,提出了很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在传染病预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现代卫生科学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被誉为现代卫生科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