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28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著
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对脑卒中影响的差异研究
王静茹, 姜永根, 吴毅凌, 苏旭燕, 谢旖婧, 张彭燕, 夏丁, 赵琦, 徐珂琳, 张铁军, 陈兴栋, 赵根明, 蒋艳峰, 索晨
2024, 28(1): 1-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1
摘要(627) HTML (195) PDF(123)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生活方式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中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选取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中松江区的31 771名研究对象,计算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包括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并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分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泊松回归评估不同基线年龄组和暴露年龄组中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新发脑卒中的HR值(95% CI)和RR值(95% CI)。基线年龄分层:年轻组(20~<62岁)、中年组(62~<68岁)以及老年组(≥68岁)。暴露年龄分层:年轻组(20~<65岁)、中年组(65~<70岁)以及老年组(≥70岁)。  结果  在5.0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共新发488例脑卒中事件。控制混杂变量后,两种方法都未发现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在不同的年龄组有显著差异。与基线生活方式评分≤1分组相比,年轻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中评分≥3分组的新发脑卒中风险较低(HR=0.67, 95% CI: 0.43~1.03, P=0.072; HR=0.59, 95% CI: 0.39~0.91, P=0.015; HR=0.64, 95% CI: 0.42~1.00, P=0.043和RR=0.63, 95% CI: 0.42~0.96, P=0.028; RR =0.61, 95% CI: 0.40~0.94, P=0.023; RR=0.63, 95% CI: 0.40~0.99, P=0.045)。  结论  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中没有发现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的关联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应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整体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时可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绝经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队列研究
代巧云, 吴寿岭, 杨雪莹, 陈朔华, 曹宗富, 张亚亚, 马旭
2024, 28(1): 8-1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2
摘要(387) HTML (180) PDF(57)
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变化。  方法  基于开滦体检队列,用线性和分段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绝经前后SUA变化,并分析基线年龄和基线BMI分别与绝经前后时间分段的相乘交互作用。  结果  2006—2020年的7次体检共3 747例女性,共21 223人次体检记录被纳入分析。首次体检平均年龄为(46.19±4.11)岁,中位绝经年龄为51.00(50.00, 53.00)岁。与绝经前相比,绝经后SUA水平升高10.15 μmol/L。SUA从绝经前11年开始缓慢增加,平均年增长量为1.99 μmol/L;绝经前5~前2年每年平均增加3.30 μmol/L;SUA在绝经前后2年的平均年增长量为4.60 μmol/L;随后平均年增长量下降,在绝经5年后,平均年增长量降至1.77 μmol/L。基线年龄 < 40岁与绝经后2~ < 5年(Pinteraction=0.009)和绝经≥5年(Pinteraction < 0.001)的时间分段存在交互作用,基线年龄40~ < 45岁与绝经前后2年时间有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33);除基线年龄 < 40岁对绝经2年后SUA变化有影响,其他基线年龄组SUA在绝经前后的变化一致。基线BMI与绝经前后各时间分段均无交互作用(均Pinteraction>0.05)。  结论  绝经对SUA有不良影响,中年女性在绝经前后应关注SUA水平,采取积极防控策略。
血尿酸水平与血脂异常关系的交叉滞后分析
尹田秀, 朱晓玥, 何志亮, 白鹤翔, 沈辰也, 蔡乐, 李若愚, 王蓓
2024, 28(1): 14-1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3
摘要(455) HTML (192) PDF(54)
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升高与血脂质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控制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4—7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8岁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于2022年对该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采用交叉滞后模型,探讨SUA水平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并且针对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探究SUA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  共有1 347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研究。基线TC到随访SUA的路径系数在一般人群(β=3.402, P=0.048)和男性(β=7.214,P=0.012)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线SUA到随访TC的路径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基线TG到随访SUA的路径系数在一般人群(β=2.357, P=0.011)和男性(β=3.425,P=0.011)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线SUA到随访TG的路径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基线SUA到随访HDL-C的路径系数在一般人群(β=0.002,P<0.001)、男性(β=0.001,P<0.001)和女性(β=0.003,P<0.001)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线HDL-C到随访SUA的路径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基线SUA到随访LDL-C的路径系数在一般人群(β=0.002, P<0.001)、男性(β=0.004,P<0.001)和女性(β=0.001,P=0.015)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线LDL-C到随访SUA的路径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  结论  SUA与血脂水平之间相互影响,TC、TG水平升高可能导致SUA水平升高,从而可能导致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
湖南省2018年4个县区≥40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与影响因素
刘源, 彭莉红, 殷黎, 胡李平, 金东辉
2024, 28(1): 20-2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4
摘要(352) HTML (112) PDF(67)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8年4个县区≥4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骨量低下的检出率与分布特征及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防控以及相应卫生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骨密度、身高、体重和腰围进行测量。采用率、构成比、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采用Rao-Scott χ2检验。采用SAS 9.4软件的多因素Survey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40岁人群1 597人,其中男性704人(44.08%),女性893人(55.92%)。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5.37%(95% CI:12.08~18.65),女性(26.95%)高于男性(4.55%)(Rao-Scott χ2 =54.34,P < 0.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ao-Scott χ2 =131.00,P < 0.001)。骨量低下检出率为53.33%(95% CI:49.61~57.04, P < 0.001),男、女性骨量低下检出率分别为54.28%和52.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o-Scott χ2 =0.63,P=0.420)。多因素Survey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提示,与男性患骨质疏松相关的因素有BMI < 18.5 kg/m2(OR=6.52,95% CI:1.51~28.12, P=0.010),与女性患骨质疏松相关的因素有在45岁前停经(OR=2.47,95% CI:1.53~3.90, P < 0.001)、骨折病史(OR=2.76,95% CI:1.62~4.65,P < 0.001)、BMI < 18.5 kg/m2 (OR=17.67,95% CI:2.54~122.87,P=0.004)、≥60岁(OR=11.35,95% CI:3.62~35.56,P < 0.001)。  结论  湖南省≥4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水平较高,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潜在发病的骨量低下人群较大,男女性并重。
中国≥45岁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模式与日常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的关联性
李艳萍, 王媛, 纪之琳, 白婧琰, 张岩波, 陆姣
2024, 28(1): 26-3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5
摘要(460) HTML (153) PDF(51)
摘要:
  目的  聚类中国≥45岁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模式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多重慢性病模式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残疾的关联性。  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以19 745名≥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聚类法(two-way clustering framework,TCF)识别非随机多重慢性疾病模式后进行人群聚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多重慢性病模式与ADL和IADL残疾的相互关系。  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患者例数为10 941,占55.4%,可聚类为心脑血管-代谢模式、呼吸系统-内脏模式和消化-关节-精神模式,根据多重慢性病模式的关联强度将人群划分为5个多重慢性病关联组。其中,高度关联心脑血管-代谢模式和消化-关节-精神模式人群的ADL和IADL残疾负担最重(OR=4.696, 95% CI: 4.196~5.255, P < 0.001; OR=3.155, 95% CI: 2.840~3.504, P < 0.001),高度关联心脑血管-代谢模式合并中度关联呼吸系统-内脏模式的人群罹患ADL和IADL残疾的风险次之(OR=2.821, 95% CI: 2.210~3.602, P < 0.001; OR=2.662, 95% CI: 2.120~3.342, P < 0.001)。  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中高度关联心脑血管-代谢模式发生ADL和IADL残疾的风险最高。
1990—2019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尹孟凡, 崔玉蓉, 陈芝蕙, 安红雷, 赵曼丽, 霍磊, 李远东, 孔雨佳, 王素珍
2024, 28(1): 32-3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6
摘要(629) HTML (204) PDF(77)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与其他痴呆症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制定针对AD与其他痴呆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 GBD 2019)研究中1990、2000、2010和2019年中国AD与其他痴呆症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PAF)等指标对1990—2019年中国AD与其他痴呆症及其危险因素疾病负担进行描述,并对比分析与全球AD疾病负担的差异性。  结果  2019年中国AD的YLD率、YLL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其中≥95岁人群疾病负担最重。中国1990—2019年AD的标化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增加了1.35%、-0.12%和0.29%,全球的标化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增加了0.28%、0.15%和0.19%。1990—2019年中国AD危险归因分析可见,行为因素和代谢因素均导致AD疾病负担的增加。女性由行为因素造成的疾病风险高于男性,而由代谢因素造成的疾病风险低于男性。  结论  尽管AD的疾病负担仍持续增加,但可以通过对包括行为和代谢因素等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来进行有效控制。
南京市栖霞区2020―2022年≥65岁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化趋势
郭丽娟, 汪元元, 孙桂菊
2024, 28(1): 40-4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7
摘要(330) HTML (89) PDF(37)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栖霞区≥65岁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择2020―2022年在南京市栖霞区参与体检的≥65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S患病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2020―2022年南京市栖霞区≥65岁人群的MS总患病率分别为36.72%、35.17%、33.8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60%、35.11%、33.67%,呈下降趋势(趋势χ2 =41.021, P < 0.001);城乡分层后,城市≥65岁人群MS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 =95.499, P < 0.001);农村≥65岁人群MS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16.237, P < 0.001)。  结论  南京市栖霞区≥65岁人群MS总患病率2020―2022年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依然较高,尤其是农村地区MS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MS患病率增幅快,应重点关注。
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 一项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多中心研究
朱婷玉, 王子文, 熊晨菡, 沈晔, 顾婷婷, 金龙妹, 顾春怡, 王丽萍, 黄凌, 施云美, 吴建凤, 谢震宇, 蒋泓
2024, 28(1): 46-5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8
摘要(592) HTML (176) PDF(55)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系统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于2022年11月―2023年4月在上海开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价上海孕期及产后妇女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现状,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孕产期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及其效应量。  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 941份,孕期891份,产后1 050份。孕期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9.5%(95% CI: 0.169~0.221)、30.4%(95% CI: 0.274~0.334);产后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2%(95% CI: 0.159~0.205)、23.2%(95% CI: 0.207~0.2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处于孕早期、怀孕次数≥2次、有精神疾病史、孕期及产后有负性事件、身体活动较少、睡眠质量较差、性格内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支持程度低、孕产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差、孩子性别不符合期望、产后休养条件满意程度较低的孕产妇焦虑或抑郁症状检出风险增高(均P<0.05)。  结论  上海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产前和产后检查时可根据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保健服务。
外周血白细胞SLC45A4AHSP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付庆臻, 李大鹏, 符金铭, 刘宇鹏, 孙鸿儒, 张磊, 张显玉, 庞达, 赵亚双
2024, 28(1): 56-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09
摘要(376) HTML (156) PDF(29)
摘要:
  目的  探究外周血白细胞溶质载体家族45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45 member 4,SLC45A4)和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α hemoglobin stabilizing protein,AHSP)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通过差异甲基化分析等方法在GSE51032、GSE104942和GSE89093数据集中筛选与乳腺癌发病潜在相关的基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45例乳腺癌患者和524例非乳腺癌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ethylTarget靶向测序检测目标基因甲基化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4个基因,控制混杂因素后,SLC45A4AHSP高甲基化与乳腺癌关系的ORadj分别为0.218(95% CI:0.158~0.299)和0.535(95% CI:0.384~0.741)。在不同亚组中SLC45A4高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ORadj最高为0.427(95% CI:0.270~0.679),最低为0.153(95% CI:0.085~0.274),而AHSP高甲基化仅在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 +, ER+)和≤60岁年龄组中与乳腺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核糖核酸蛋白C(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C,HNRNPC)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系与公共数据结果相反,ORadj为0.747(95% CI:0.569~0.980),锌指蛋白425(zinc finger protein 425,ZNF425)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158)。  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SLC45A4AHSP基因高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睡眠时长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刘丽珍, 曲翌敏, 曹赫, 陈宏标, 江宇
2024, 28(1): 64-6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0
摘要(322) HTML (132) PDF(34)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睡眠时长对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为缓解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中心便利抽样的方法, 对深圳市龙华区、定州市、青岛市1 012名区级卫生应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马斯勒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测量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分层分析控制混杂因素,以探讨睡眠情况对于职业倦怠的影响。  结果  区级卫生应急相关工作人员睡眠不足与职业倦怠均处于较高水平,57.02%被调查对象每天睡眠<6 h;90.42%被调查对象存在职业倦怠情况,19.17%存在高度职业倦怠。睡眠<6 h(OR=2.28,95% CI:1.61~3.25,P < 0.001)及疫情期间睡眠时间减少(OR=3.89,95% CI:2.20~6.89,P <0.001)均与高度职业倦怠正相关;其中睡眠<6 h与高度情绪疲惫感、高度工作冷漠感及高度无工作成就感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睡眠时间减少与高度情绪疲惫感正相关。≤40岁(OR=3.10,95% CI:1.96~4.91,P=0.038)、未婚/离异(OR=5.96,95% CI:2.58~13.78,P=0.010)、未育(OR=4.33,95% CI:2.06~9.10,P=0.049)、月收入≤5 000元(OR=2.88,95% CI:1.90~4.37,P=0.027)的人群中,睡眠<6 h与职业倦怠的关联更强。  结论  通过保证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的睡眠时间,可以缓解职业倦怠情况,以便其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中极端权重处理方法的模拟比较及应用研究
许毛毛, 高绒绒, 高倩, 王菊平, 王佳乐, 王彤
2024, 28(1): 69-7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1
摘要(615) HTML (205) PDF(45)
摘要:
  目的  通过模拟研究比较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 IPW)及其5种替代方法在有限重叠和倾向评分模型错误指定下的性能,并应用这些方法探讨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 25(OH)D]缺乏与成年人睡眠时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设置不同样本量、倾向性评分重叠度、模型指定情况的模拟场景,比较6种方法的统计性能。  结果  模拟结果显示,IPW对重叠度差和模型错误指定比较敏感,其替代方法可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更高的效率,其中重叠权重(overlap weights, OW)法可提供最好的效应估计。血清总25(OH)D缺乏者睡眠时间比血清总25(OH)D充足者少(P < 0.001)。  结论  OW可作为存在极端权重时IPW方法的最优替代,血清总25(OH)D缺乏会减少成年人的睡眠时间。
云南剑川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影响因素
武丽, 罗云燕, 黎文鸿, 洪汝丹, 艾志琼, 尹家祥
2024, 28(1): 75-8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2
摘要(297) HTML (144) PDF(18)
摘要:
  目的  分析鼠形动物特征和环境因子与鼠形动物寄生蚤的关系,明确影响云南剑川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的因素。  方法  选取剑川县作为采样点,分别在4个季节不同海拔梯度进行鼠形动物、寄生蚤、环境因子取样。使用跨栏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季节、生境、海拔)和鼠形动物特征指标(种类、性别、年龄、体长、体重等)与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的关系。  结果  寄生蚤丰盛度跨栏负二项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染蚤率分别降低了68%、78%、45%。与耕地相比,林地中野外鼠形动物染蚤数量减少了35%。与齐氏姬鼠相比,大绒鼠的染蚤率增加了0.41倍,中华姬鼠的染蚤率降低54%,其他种类的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39%;中华姬鼠的染蚤数量降低60%。雌性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25%。成年的鼠形动物染蚤数量降低了44%。体长>100 mm、耳高>13 mm的鼠形动物染蚤率分别增加了0.48、0.53倍。尾长>13 mm的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降低了49%。寄生蚤丰富度跨栏Poisson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染蚤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68%、78%、45%。林地比耕地染蚤种类降低了47%。与齐氏姬鼠相比,大绒鼠染蚤率增加了0.41倍,中华姬鼠的染蚤率降低54%,其他鼠形动物种类染蚤率减低了39%。雌性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25%。体长>100 mm、耳高>13 mm的鼠形动物染蚤率分别增加了0.48、0.53倍。  结论  影响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包括季节、生境,以及鼠形动物种类、性别、年龄、体长、尾长、耳高。影响寄生蚤丰富度的因素包括季节、生境,以及鼠形动物种类、性别、体长、耳高。
河南省商城县2种动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刘万双, 陈浩荣, 代科, 蒋宝贵, 陈津津, 田珅, 吴家红, 刘玮, 方立群
2024, 28(1): 83-9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3
摘要(305) HTML (167) PDF(37)
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感染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的调查研究,明确SFTS自然疫源地SFTSV的传播风险与影响因素,为SFTS的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连续跟踪商城县邱湾村、平塘村和龙头桥村3个村庄部分村民家养狗日常活动轨迹2周并采集血清样本,使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法检测家养狗血清SFTSV-IgG抗体,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家养狗感染SFTSV的潜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对家养狗活动区域内的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种群进行密度调查,针对保守基因进行PCR种类鉴定,并采用荧光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SFTSV感染情况。  结果  通过卫星定位共追踪26条家养狗的日常活动范围信息,采集37条家养狗52份血清,SFTS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9.46%;共捕获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419只,优势种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未有SFTSV阳性标本检出;家养狗活动中心离主干道路距离远和到过林地的频次多是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家养狗活动中心离林地距离远是感染SFTSV的保护因素。  结论  商城县家养狗SFTSV抗体阳性率较高,感染SFTSV与生态环境相关,建议进一步扩大家养动物的种类,开展SFTSV感染情况的研究;啮齿动物的SFTSV感染率低,在SFTSV自然循环过程中的作用需进一步调查。
综述
我国消除疟疾后再输入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刘巧, 刘珏
2024, 28(1): 92-9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4
摘要(323) HTML (137) PDF(40)
摘要:
中国于2021年被WHO认证成功消除疟疾,但仍面临境外疟疾的输入风险。现阶段中国疟疾防控应侧重预防输入和输入后再传播。本研究就目前中国防疟疾输入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已经建立的消除后阶段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述,为中国未来疟疾防控提出建议。
HPV E2、E5致癌机制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
崔湘杰, 史荔, 陶玉芬
2024, 28(1): 96-10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5
摘要(409) HTML (509) PDF(62)
摘要: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HPV E6、E7与宫颈癌病变有主要的关系外,其他一些早期蛋白如E2、E5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E2可以启动并维持病毒的复制,而E5可以与E6、E7癌蛋白合作,促进感染细胞增殖。本研究仅就HPV E2、E5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环境因素对水痘发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栾桂杰, 张伟燕, 刘少楠, 陈萌, 孙靓
2024, 28(1): 101-10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6
摘要(546) HTML (265) PDF(58)
摘要:
  目的  综合分析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对水痘发病的影响。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21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环境因素与水痘发病关系的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方法和结果等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项气象因素研究和3项大气污染研究。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变化会造成水痘发病的增多,大气压、风速、日照等与水痘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地区差异;PM2.5、PM10和NO2等大气污染物会增加水痘发病的风险。  结论  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暴露会影响水痘的发病,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短篇论著
全球主要COVID-19数据来源间一致性及自身周期性研究进展
刘涵, 宗慧莹, 胡国清
2024, 28(1): 108-11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7
摘要(455) HTML (133) PDF(36)
摘要:
科学识别和解释不同COVID-19数据间一致性和周期性特征是准确了解COVID-19流行规律与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和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1)现有一致性研究集中于WHO、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发布的全球COVID-19疫情数据,而且不同数据来源在数据收集、统计指标与数据共享、同一指标数值等方面不尽相同;(2)COVID-19疫情数据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现有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疫情周期长短存在较大差异,有3.5 d、5.0 d、7.0 d和62.0 d等不同模式。关于周期性产生原因目前有样本检测和数据报告、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多种解释。综合来看,当前缺乏不同COVID-19数据来源间一致性的定量研究,暂未有研究评估数据一致性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国家间的差异,也缺乏研究探讨全球不同国家的COVID-19疫情周期性差异。
群随机研究中倾向性评分匹配与混合效应模型比较
赵航, 余小金
2024, 28(1): 112-11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8
摘要(469) HTML (161) PDF(40)
摘要:
  目的  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法和混合效应模型法在群随机试验中的统计效能,为同类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提供指导。  方法  通过模拟研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级数据,比较倾向性评分后拟合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直接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应用于含有混杂因素的群随机试验数据时的统计学性能,说明方法应用场景和选择策略。  结果  PSM后,各混杂因素组间均衡性明显改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处理效应估计结果十分接近,但前者的P值更小。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各混杂因素的标准化均数差异(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均控制在0.1以内,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识别出两个研究结局的处理组间差异;而混合效应模型仅识别出7 d有效率的处理组间差异。  结论  PSM可以平衡群随机试验中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间的可比性,其检验效能较高。推荐在临床群随机试验中优先考虑PSM法,但也要注意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
单效应汇总回归模型在多组学数据共定位分析中的应用
黄婷, 刘晋成, 李会琳, 吴怡雯, 郁尔, 季锴, 唐少文, 赵杨, 戴俊程, 易洪刚
2024, 28(1): 117-12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1.019
摘要(414) HTML (178) PDF(46)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效应汇总(sum of single effects, SuSiE)回归模型在多组学数据共定位分析中的应用。  方法  以多组学模拟数据为例,介绍单效应汇总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R软件分析。  结果  SuSiE回归模型通过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位点之间因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产生的相关性,允许在有多个因果变异的情况下,正确识别两个组学数据与表型相关的共定位点。  结论  相对于传统方法,SuSiE回归模型拓展了单一因果变异假设这一适用条件,且计算效率较高,从而有助于利用多组学数据检测多个潜在与疾病相关联位点。